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但细细分析,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有的学生感觉数学是一个个枯燥乏味的数字和冗杂的公式,与生活联系不大,所以根本就没有兴趣;有的学生努力学习数学,但经过很长时间后依然没有进步,从此学习数学就缺乏动力;还有一些学生方法认识不当,成天把自己锁在“题海”中,找不到一点学数学的乐趣。为了改善这种现状,研究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艺术,一种脑力的艺术。有效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结构外,更应注重学生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培养,并有效促进数学思想与数学观念的形成。同时应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应当让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使学生能灵活应用它来思考生活和以数学的方式解决困难和问题。
一、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方法
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以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因此,教师、学生及数学课堂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活动的素材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学效果要通过学生的表现来反映。学生能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数学知识,并运用新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学生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能与同伴合作交流,能主动提问,有探究问题的欲望;学生能体验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建构过程及应用价值,理性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发展。学习活动状态优良、参与充分、注重创新。
二、提高数学学习的实际应用性
从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分析,时间体验不仅有助于学生对间接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学生将教学要求转化为发展的需要,将知识经验转化为实际能力的需求。数学教学应该结合教育要求和学生体验需要,有意识的设计体验情景,让学生通过搜集分析调查得出结论,在亲身体验中培养兴趣和能力。数学存在于生活中一切物理规律,也应该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三、系统地掌握教材并且灵活运用
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整体进行分析和把握,才能系统地将知识串联起来,事物之间有着普遍的联系是唯物主义基本理论之一,教师要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框架,举一反三。教材的编写不是十全十美的,有些章节,地域的不同,掌握的程度亦是不同,教师必须调整课堂教学预设问题的灵活性,善于掌握各种学生的心理活动,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教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要处理好课堂的突发事件和偶发事件,即使调整课堂气氛。
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弄清这个事实而开展教学活动。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将学生当成“一口空罐子”,使劲儿往里灌输平生所学,且不论学生情感上的状态,罐子总有材质的不同,有承受力大小的差异。新课改的理念很明确地表示了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点恰恰是我们人本主义的表现。多暴露出学生头脑中的问题,有效地形成学生自己的学习思路才是我们最终的追求,而不是当学生一碰到问题,教师便给出解题步骤。这样的教学往往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和人生经验上有太大的差异,这时候,适当的课后反思数学学习素材,便可以起到很大辅助作用。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成为一个硬性要求。多媒体技术的掌握于师于生都有莫大的益处,首先它能更直观地将概念图形等表达出来。心理学家认为,五官一起作用的学习条件下比其他任何单独的作用的学习效率都要高得多。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给予学生以感官上的舒适感受。最后,可以提高统计分析的效率和准确度。高中学习生活中会有大大小小的各种测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实验班和普通班的测验结果进行对比,测验结果采用检验来考察该实验的差异显著性,数据统计及分析采用excel软件等。
六、反思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理性和批判的意识,不仅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主动建构。课堂是学生学习行为的滋生地,教师要在这个大平台中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切实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转变,使反思成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就数学学习而言,反思指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活动过程的再思考、再审视,反思既是一种思维,更是一种学习习惯。(临汾市第二中学校:遆永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