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4月18日,学校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大会。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校党委开展26次党委会“第一议题”学习和29次理论中心组学习,举办1期读书班。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围绕一流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目标,聚焦问题导向、基层定向、效果指向,精心选题、主动领题、深入破题,围绕12个方面问题调研348次,确定调研课题160个,114个问题清单全部解决,初步形成一批破解高质量发展难题的制度性成果,达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目的。
二、成立由8名院士和14名知名教授组成的一流学科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
学校成立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丁烈云教授担任主任委员,8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14名知名教授组成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一流学科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深度参与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全过程。3月17日、12月27日两次召开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为开展更有质量、更有组织的一流学科建设工作提供智力支撑,在制订学科建设规划、凝练学科发展方向、优化学科结构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三、新增两个ESI全球前1%学科
5月,科睿唯安公布最新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排名,学校材料科学、化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此次2个学科同时入选标志着相关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化学工程与技术一流学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学校已有环境与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四、获批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
学校获批设立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是学校获批的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标志着学科高层次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外,都市时尚体育科普基地入选全国首批国家体育科普基地,获批认知与情感障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新能源材料表界面技术与装备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新型智库(培育)。
五、首次招收博士研究生11名
学校首次招收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11名,实现人才培养全覆盖,这也是武汉市属高校首次招收博士研究生。目前学校有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电材料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与健康学院、湖北省化学研究院等5个博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单位。
六、国家级科研项目等科研工作实现新突破
学校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课题3项。获国家自科基金22项;省自科基金20项,其中省重点类项目取得重大突破。获国家级社科项目11项、省社科基金14项;首次获批省杰出青年项目2项,第二次获批创新群体项目。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创新奖一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首次参加南极科考,首次在《Cell》发表论文,生物医学类发明专利实现千万元成果转化。历时8年、共12卷的《武汉地方法治发展史》丛书出版。
七、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迈上新台阶
成功举办第二届精细爆破东湖论坛暨第十二届中国爆破行业学术会议,15名院士和近800名专家学者参会。研究成果获2023年度中国爆破行业协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第一完成单位)、科技进步特等奖(参与单位)各1项。与河海大学共同组建精细爆破研究中心。精细爆破科研团队圆满完成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应急抢险排危救援处置工作。
八、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新成效
学校获批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1门。获批柔性电子学本科专业,是湖北省首家设置该专业的高校。参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本科生814人次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研究生157人次获高水平论文类、发明专利类成果。扶持大学生创业团队注册公司25家。江大健儿杭州亚运会夺得6金1银。应届毕业生就业去向总落实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九、发布招才引智“黄金十条”,首设“伯乐计划”重奖举荐引进人才
学校出台《江汉大学关于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意见》(“黄金十条”),启动招才引智“伯乐计划”,首设“伯乐计划”重奖举荐引进人才,形成全员参与的人才工作局面。坚持引育并举,引进高层次人才10人,其中全职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3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9人。新增入选省市级以上人才32人次。
十、全力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
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十大行动。获批武汉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牵头高校、湖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综合改革示范校,获全国课程思政竞赛一等奖2项、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教学展示特等奖1项。“一站式”学生社区揭牌。162支重点实践队、12209名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团委连续2年获评团中央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单位,2个团队获评全国优秀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