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科学方法,有名无实
自从课改将“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以来,没有谁会怀疑科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笔者以为,当下试卷评价中的科学方法也没有抵达应有的深度与广度。
科学方法是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途径和手段,是理解物理知识的纲领和脉络,是应用物理知识的桥梁。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于中学生而言,考科学方法显然也不是考科学方法的名称。限于试卷评价的局限性,科学方法的评价应该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评价,应当侧重于评价学生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既如此,当下试卷上出现的诸多所谓科学方法的题目便不能称之为对科学方法的评价了。例如,某中考试题:研究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的关系……这种方法叫做 (答案是:控制变量法)。似此考查科学方法名称的题目占了科学方法考查的大半江山,可谓俯拾皆是,一段时间下来,不少教师都认为科学方法就是这样考查的。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对物理教学只注重显性的物理知识,而将科学方法作隐性处理的缘故。尽管科学方法在课程改革中当作三维目标之一,但教材编写及教学实践,乃至于课程标准及其解读对科学方法的处理都还有修订的空间(《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8期《论物理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科学方法教育》),要改变这一现状,将需要物理课程专家和全体物理教师作出长期的不懈努力。
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如果我们对科学方法的考查就是给个素材问“运用了什么科学方法”或“初中物理中哪些研究运用了某某方法的话”,物理科学方法的教学仍将走不出死记硬背的泥淖。
考试评价对教师如何教影响巨大!课程改革的艰难也正在于改革评价方式方法的艰难。什么时候考试评价能够让教师不再是“教学生物理”,而是“用物理教学生”的话,物理课程改革的初衷或许便能实现了。以上所述为笔者在实践中的一点思考,希冀引起同行的关注;若能指出文中不当之处,并引发一些讨论或者争论的话,更是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