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风风雨雨将近十年,新教学理念也流派纷呈,理念迭新,范式频出。今天的课堂探索已不再是守旧与创新的是非选择,而是教育哲学范畴的一大难题,那就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研究范畴如何进行科学且精准的界定。
张家港市教育局教研室主持的国家“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生态课堂研究”,来自民间,始自草根,立足课堂,呼应时代。本人有幸在“生态课堂”首倡者蔡明老师的引领下,尝试运用了“生态出发、生态行走、生态到达”的教学方式,向全市语文骨干教师开设了一堂“生态作文”展示课。这堂以“动漫”为话题的作文课为“生态课堂”课题下的“生态作文”子课题研究提供了成功的教学实践案例。本文结合这次作文教学实践探触“生态课堂”几个概念及其相关的“向量”,即定向和定量的变化。
教学课题的选择——生活
此次的开课学校属于乡镇初中,生源多为本地留守学生和外地农民工子女。外校外班授课最大的难题不是教学者的水平高低和课程的难度大小,而是对外地学生及学情的无知。鉴于此,我在自己的学校进行了一次题为“中学生课余生活常见话题”的“民调”。选择对象是初中三个不同年级的不同班级。“民调”发现学生课余生活高频“话题”有:动漫,明星、八卦(女生居多),游戏、体育(男生居多),影视剧,通讯工具,异性交往等,经过排查筛选,我最终确定话题为“动漫”——不分性别,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最受学生欢迎。
作文属于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它不仅需要一定的语言文字素养,尤其需要写作者情感态度的深度参与。只有那些能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生态作文”教学的起点亦宜从教师角度的一厢情愿转为师生双边的两厢情愿,从学科教学的单极取向转为科学与情感兼顾的两极取向甚至多极取向。一个优秀的作文话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通向学生的真实生活,指向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生态作文”呼唤真文,呼唤真情,呼唤真人。
教学目标的制定——生成
初中作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为主目标,兼顾一般说明文和一般议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话题“动漫”的内容特质,既能突出中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又能使学生轻松发表自己的看法。立足记叙文写作基础,适当发展中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有所巩固,议论文写作领域有所开拓,学生的写作能力整体有所提高,是本课作文教学的总目标。依此,我们确立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1.初步感知一般议论文的文章结构;2.学习“一事一议”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1.充分调动学生真实的生活、情感积累与体验;2.师生、生生多边合作,愉快而大胆地交流、对话、辩论;3.听说、写作交替进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领学生关注自己真实的生活与体验,发表自己的看法;2.鼓励学生勇敢质疑,培养其思辨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标能处处凸显“生态作文”的教学立意:“教学内容”不是定势在传统的文体知识、文章结构、写作常识的概念认知,而是借助课堂上听说、写作等环节进行学习者的交流、对话、辩论的学习实践;“教学行程”不是功利性十足的在教师指导下的奔跑运动,而是愉快大胆地,在真实的生活和内心情感层面开始的心灵漫步;“价值取向”不是作业的完美,不是知识的收割,而是真情的播种,真理的收获,真心的期待。
教学过程的推进——生动、生机
生态作文教学的教学过程不是机械地一成不变地去实现“教学目标”,而是能够生态地调控过程实施,追求的是教学过程“动态”地行进。课堂的“动感地带”是最富有生机的生态园。
本课我原定三个教学板块:一是“我的一部动漫作品”,对学生的叙事能力进行巩固培养,属于议论文陈述事实的前提部分;二是“我‘顶’(国产/外产)动漫”,让学生直抒己见,陈述自己的主张,这是议论文写作的主要部分;三是“国产动漫出路之我见”,能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创建性的意见。这样的设计符合一般议论文“陈——破——立”结构和写作规范。在“顶”的环节,部分学生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辩论,两方代表各陈己见,互不相让,双方同学阐述理由有根有据,反驳有理有节,而且还提出了国产动漫改进的措施。课堂一度出现了发表观点的高潮。我于是调整了教学预设用时,学生既然在陈述观点时已经涉及“立”的内容,那么第三板块的交流写作就无需再作为本课的重点,而是一任课堂上的对话往“青草更青处漫溯”,一时学习者、教学者及观摩者都有幸“慢慢走,欣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