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操场和相关设施,他用手势为孩子们演示如何打乒乓
六一节38个孩子写心愿:让陈老师带我们打一回真正的球
教了15年乒乓 陈老师还没摸过乒乓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找到心爱的人,希望亲人健康平安或周游世界……有些梦看似平凡简单,触手可得,然而却遥不可及———对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梁家堡村水平小学陈永耀老师和38个孩子而言,能真枪实弹地打一次乒乓球,就是一个遥远而艰涩的梦……
没有设施的体育场
4月21日下午,水平小学操场,四年级的孩子正在上体育课,两位男老师用力地甩着麻绳,孩子们依次跳过,欢声笑语让校长冉小亮心里格外开心。
“这是孩子们上的第一堂体育课。”冉小亮介绍,水平小学是酉阳桃花源镇洞底小学下属的一个村小,距洞底小学有一个小时的路程,38个孩子来自附近的村子。之前,水平小学没有操场,只有一个土坝子,上半部分高,下半部分低,凹凸不平,布满黄土和杂草,人从坝子上走过,鞋子、裤子沾满灰尘和泥土。遇到下雨,裤脚上则全是稀泥。“学生们从没上过体育课。”
2009年,冉小亮调任洞底小学校长,一直想给水平小学修个操场。四处求告、奔波两年,今天年4月初,酉阳体育局下拨了16000元专项资金,加上一些爱心人士捐助的20吨水泥和40包沙子,终于,水平小学有了自己的体育场———一块平坦的水泥地。说是体育场,重庆晚报记者发现,其实,它的面积只有26×14(米),而正规篮球场的面积应是28×15(米)。而且,这个袖珍体育场显得有些空荡荡的———没有篮球架、乒乓球台等任何体育设施。
38个孩子的心愿
“虽然是一块水泥地,但总算离陈老师和孩子们的心愿又进了一步。”冉小亮告诉记者,陈老师全名陈永耀,今年57岁,5岁时,一次医疗事故,左腿残疾。自1979年到村小教书,陈老师在讲台上站立了32个年头,是村小仅有的两名教师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陈老师视力不好,听力下降,儿女们希望他能提前退休。可是,倔脾气的他一直没答应。“陈老师有个心愿没满足,所以,他舍不得离开孩子们。”冉小亮称。
作为梁家堡村唯一的“高等学府”,水平小学只有两个年级38个学生、两位教师。“除了陈老师,还有胡直辉老师,两个都是‘全能选手’。”冉小亮说,因为编制有限,村小老师大多身兼多职,体育课就是其中一项。因为没有操场,胡老师只好别出心裁———上体育课时,就把高年级学生带到附近山坡爬山、钻洞。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考虑到安全问题,就让腿有残疾的陈永耀在教室里讲解体育知识。朴实的陈永耀不善言谈,面对记者体育课都讲些啥的问题,他总是摆手笑笑,来回重复道:“啥时能带孩子们打回乒乓球就好了。”
两人同事了20年,胡老师说,老陈跟孩子们在一起时,话却格外地多。“老陈是个乒乓球迷,一上体育课,他就讲如何打乒乓球。没有乒乓球拍,他就用纸板做了个模型比划。老陈还经常给孩子们讲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的故事。”就这样,陈老师纸上谈兵,讲了15年的球。而15年前,村小旁边有个用破黑板支起的简易乒乓球台子,打坏后,老陈就再没摸过乒乓球。
在陈老师的濡染下,水平小学的孩子都是乒乓球迷。冉小亮说,前年六一节,洞底小学组织旗下3个村小的孩子填心愿,水平村小孩子的愿望惊人地一致:让陈老师带着他们上一堂真正的乒乓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