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与机械工程系正式组建于2001年8月。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系师生结合省示范性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省教改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建设,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规律,不断优化和完善“三双三段”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
“双源”——源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普遍要求、源于合作企业相关岗位能力的特殊要求,通过“双师”教学团队的校内外教学,分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企业岗位特殊能力“三段”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使学生毕业时能持“双证”上岗;建立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能力递进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的实施中,充分考虑专业岗位群工作的实际需要,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全部设计成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仿真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使学生逐渐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逐步掌握从业技巧。
自2006年起,打破了原有的以学科、单项训练方式的教学模式,分段轮流在课堂、校内实训基地以及实习企业学习,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按照岗位群能力要求,由易到难分阶段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各专业毕业生“双证”率大于92.8%。,逐步形成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大于96.5%,为本州及沿海地区的机械、电力、建材等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
电气与机械工程系设有系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机电一体化、电气工程、机械制造3个教研室,电工电子实训中心、中央财政支持的数控技术、校企共建的恩施州电力总公司职工培训基地三个校内实训基地。现有专职教师58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2名、讲师21名、实验师7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3名;2名楚天技能名师、5名能工巧匠校内教学;外聘客座教授和实习指导教师74名。
电气与机械工程系现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方向)和汽车运用等6个高职专业,以及机电技术、汽车维修两中职与高职衔接专业,35个教学班级,在校普通学生1200余名。
电气与机械工程系现有一个投资800多万元、占地面积1600m2的中央财政支持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以及一个投资500多万元的电工电子实训基地(钳工工艺、焊接工艺、电工电子、单片机及PLC、电气智能实验平台、110KV模拟变电站、模具加工、汽车维修等28个实验/实训室),生均实验设备值过万元。另外还有20个签约校外实训基地,完全能满足各专业的办学与就业要求。
近3年来,电气与机械工程系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主编、参编教材16本,完成省级重点课题1项、省级教研课题1项、州级科研课题5项,在研国家子课题2项,完成企业技改项目20余项。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8门。
电气与机械工程系毕业生6000余人,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有的已成为企业家,有的已走上领导岗位,绝大多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以恩施自治州电力系统为例,全州电力系统所、站长以上领导,电气与机械工程系毕业生占百分之六十。因此,从电气与机械工程系走出去的学生前景广阔。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与机械工程系热忱欢迎全国各地热爱电气、机械专业的莘莘学子到电气与机械工程系学习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