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1983年在全国率先创办农产品加工工程专业,在全国第一个获得该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江苏省重点学科和原机械部重点学科,设立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食品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食品工程专业"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一.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
1.食品特性及品质无损检测技术:根据食品的物理及化学特性,利用光电技术、近红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对食品的外观及内在品质进行快速的无损检测。
2.食品分离与重组技术:采用新的分离技术将食品原料中生理活性物质提取与分离,并按一定的需求对其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功能食品。
3.食品加工保鲜贮藏技术及装备: 采用各种新技术与新工艺对食品进行加工、保鲜与贮藏,包括开发新型功能保健食品。
4.食品生物技术:运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重新组建工程菌或工程细胞,使其具有能生产营养物质的能力,再大量培养这些工程菌(细胞)以生产出新的食品。
5.计算机视觉的应用研究:研究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在食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的应用。
6.食品工业环境保护:研究农产(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废水处理技术与装备,是食品工程与环境工程的交叉点。
二.科研成就
近5年来,在"动植物天然保健因子的提取及其保健食品开发"方面,完成了10余项研究工作;推出的"系列保健饮料"共12个品种,多数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有产品已获全国博览会金奖;研制的"气体环流生物反应器"1993年就被国家科技部确认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获'92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奖和'95中国高新技术博览会金奖;研制的"系列稻米加工设备"深受市场欢迎。在图像及显微图像处理技术、人工嗅觉技术、近红外检测技术方面完成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目前研究成果逐步向生产力转化。在农产品保鲜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近5年完成了各类科研项目80余项,总经费近1000万元,发表论文230多篇,被SCI、EI、ISTP、CA收录论文30多篇;获部省以上奖3项;出版专著10部,培养博士18人、硕士生30人;出站博士后2人;近5年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投资额1200万元,现有教学科研用房达10000m2。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部省级课题16项,其它课题40多项。
三.学科带头人
赵杰文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副校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镇江市科协副主席,江苏省食品科学与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工程学报副主编,江苏省政协委员会,镇江市政协常委,民盟镇江市委主委,农业工程学报编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