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要学会做减法。
具体来说,就是少做些题目,少参加一些辅导,多些思考。“学无止境”,这个提法到这个时候,还可以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你的学习复习是无止境的,你要做的习题和试题也是无止境的,可你的时间是有限的,此时,学生应该将做习题和试卷的时间大大地减下来,甚至都不要再多做成卷了。将自己最宝贵的时间多用来“思考”,多做一些反思。历次考试中,我答题状况好的原因何在,不理想的因素何在?经过了一轮二轮的复习,我有没有注意将各学科的零散的知识点整合为一个知识的网络?有没有注意将已经获得的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最后阶段,查漏补缺固然是重要的。但你应该知道,三年,甚至是六年的中学阶段都没能形成的知识,没有能形成的能力,有可能在这短短的半个月里都补上?既然不可能,就不如找一找自己肯定能得分的有哪些点,想一想,如何能确保这些已经属于我的知识和能力不在考场上出现“跑冒滴漏”。
老师要多做些减法。
具体来讲,就是尽可能少占用学生的宝贵时间,少讲些,少练些,少考些。三年中你讲了多少?学生接受了多少?这个时候,你再去聒噪,他学生可能是希望听听的,但已经实在听不进去了啊,那就不如不讲,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自己去回归教材,反思和总结。我知道,学校和老师的习惯做法是,越是到了所谓的冲刺阶段,越是要多组织几次考试,多发一些讲义和模拟试题给学生,特别是网络和文印现代化了的时代,另一个地方上午才进行的一场考试,你在下午就可能得到了“真题”,并且已经迅速印发给学生了。可那些试题,做得多了,占用了学生的休息时间不说,还大量占用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只会将学生训练成一个答题机器。况且,此时已经有不少学生进入了“高原状态”了,考试多了,不会增强他的自信,反而只会打击他的信心与勇气。
家长要多做些减法。
具体说,就是要少说事关考试和前途命运的沉重话题,少给孩子进补——饮食上的进补和学习上的进补。细心的家长们应该注意到了,此时的孩子,生理与心理都进入到了一个极疲惫的状态了,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常”或者说“异常”状态。你的话说得多了,孩子会更加受不了的。不要试图在此时能多“关照”孩子要注意些什么,你只要做一个倾听者,多听听他说,每天听他说一说班级里的趣闻趣事,你也和他稍多些地开开玩笑。身体不是一天能补得上来的,这个时候,你特意买些只有重病人和老人才能享受到的那些滋补品给孩子吃,只会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在家里,你也要努力减少孩子伏案学习做题目的时间,有空就陪同他一起到小区里走走。做好减法,无非就是为了让考生相当紧张的心情得以放松些。轻装上阵,才有可能发挥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