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学院图书馆原名张掖师范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58年9月。1959年7月,改名为张掖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1962年7月,随着学校撤并,归入张掖师范图书馆。1978年12月,张掖师专恢复办学,恢复张掖师专图书馆。2001年5月,经教育部评估,学校改建为普通本科院校,图书馆更名为河西学院图书馆。
图书馆目前拥有本部馆和医学分馆两个馆,馆舍面积40300平方米(本部馆27600平方米),阅览室面积22912.76平方米,设有服务单元31个,阅览座位3646个,年均接待读者60余万人次。截至2018年11月,馆藏纸本图书140.6万册,馆藏电子书刊297万册,订购同方知网和超星数字资源等数据库17个,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数字文献信息保障。
馆内业务实行自动化管理,服务方式全面,具有书刊外借、研修自习、电子阅览、信息检索、网络导航、文献传递、专题研究、用户培训、学术报告、影视展播、文化生活等多种服务功能,并实行“藏书、外借、内阅、自习、咨询”一体化“一门式”服务。形成了贾植芳藏书陈列馆(复旦学者文库)、鼎文古籍室、河西文献室等特藏厅室及16个阅览厅室为主的文献阅览服务格局和电子阅览体系。其中本部馆自2007年建成投入使用,先后建成配置10台服务器、120T存储、30kwUPS和华为高端核心交换机为架构的数字图书馆硬件平台,设有300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4个多媒体学术会议厅与培训教室、15台读者自助查询检索机;采用了金盘自动化管理系统、金盘机房管理系统、盛卡恩门禁管理系统,楼宇和内部业务全面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和自动化管理,是目前河西走廊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文献信息中心。
图书馆设有办公室、资源建设部、读者服务部、信息技术部、医学分馆五个部室。现有工作人员85名(含聘用人员),其中教授2人,副研究馆员10人,馆员16人;研究生学历16人,本科学历42人。近年来,馆内申报新建校级科研平台1个,馆员先后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6部,取得新型实用发明专利3项,获中国图书馆学会、甘肃省图书馆学会等各级征文奖项20余项,主持参加国家社科项目、国家语委科研规划小组、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校长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项。被中国图书馆学会授予“全民阅读基地”称号,多次获甘肃省“全民阅读先进单位”,被评为“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地方文献工作“先进集体”。(时间截止到2018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