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的前身是北京轻工业学院化工系,成立于1958年,1999年6月更名为化工学院,2002年1月更名为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011年1月新组建为食品学院。食品学院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有食品科学、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生物化工等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化学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应用化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环境工程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生物化工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学院现有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食品风味化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轻工业芦荟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4个教学与科研平台,固定资产总值1.2亿元。
食品学院师资队伍力量雄厚,有教职工80余人,专任教师6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含双聘院士2人),教授21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0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0多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北京市级人选2人,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2人,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4人,北京市优秀教师2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6人,北京市科技新星5人,40多位教师在多个学术团体机构担任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执委、委员、编委等社会职务。食品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凝练,在食品香料香精、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表面活性剂与洗涤剂、化妆品、生物化工、环境工程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与优势。
食品学院是一个教学研究型学院。多年来,学院坚持以“人才立院、特色兴院、科研强院”为目标,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以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以实践教学和创新实践为教学特色,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共培养了5000多名合格的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学院科研成果丰富,近年来“重要含硫食用香料的研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重要香原料2-甲基-3-巯基呋喃和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的研制与应用”、“天然级肉味香精生产技术”2项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原味浓缩肉汤生产技术”项目荣获2010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原味肉味香精生产关键技术”、“好氧生物脱氮新技术及在氨基酸制造废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分别荣获2010年度、2011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学院还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项,发表论文1500余篇,出版专著近55部,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目前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2011年纵向和横向科研经费近2千万元,学院到校科研经费连续多年保持全校第一。
招生专业、研究方向:
(1)食品科学与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食品添加剂、食品香料香精、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食品化学、功能性食品、食品加工与机械、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
(2)应用化学
主要研究方向:香料化学及其应用、材料化学及其应用、界面化学及其应用、药物中间体合成、精细化学品分析测试技术。
(3)生物化工
主要研究方向:食品生物技术、生物分离工程、化妆品生物技术。
(4)环境科学与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理论与应用方向、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应用方向、资源利用与清洁生产、环境生态、环境化学。
(5)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精细化工、生物化工、食品化工、环境化工。
著名教授介绍:
孙宝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香料和食品添加剂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国家食品添加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食品添加剂分会理事长、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特邀副会长、北京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1984年毕业于北京轻工业学院化工系。2003年获清华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建立了肉香味含硫化合物分子特征结构单元模型,主持研究成功了一系列重要肉香味食品香料制造技术,奠定了我国3-呋喃硫化物系列和不对称二硫醚类食品香料制造的技术基础;凝练出了“味料同源”的中国特色肉味食品香精制造新理念,主持研究成功了以畜禽肉、骨为主要原料的天然级肉味食品香精制造技术,奠定了我国天然级肉味食品香精制造的技术基础。作为第1完成人于1999年和2000年分别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5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获发明专利15项,出版学术著作9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
庞国芳 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安全与质量专业双聘院士。国家质检总局首席研究员、国际公职化学家联合会(AOAC)资深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4项,荣获国际AOAC科学技术奖5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科研论文80多篇。已承担完成国家质检总局科研课题5项和国家环保部公益项目子课题1项;研究制定了11类食用农产品中1000多种农兽药多残留的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选择性检测技术国家标准139项和国际AOAC标准2项,在研AOAC项目1项。
陈克复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工商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双聘院士,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副主任,教育部轻工与食品领域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特邀副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轻纺工业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广东海丰人。196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1989年被轻工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现为华南理工大学“植物资源化学与化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首席科学家兼主任、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工商大学植物资源研究开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北京市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轻工食品、制浆造纸工程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完成十多项国家级科技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0多项。申请发明专利30多项,出版学术著作10部,发表论文260多篇,其中60多篇被SCI、EI收录。已培养博士30多名,在校博士生17名。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1号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985235,010-68985576
传真:010-68985235
E-Mailspxy@pub.btb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