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上午,由省委宣传部宣传处郑立主任、省文物管理局陈列部马合菊主任组成的考察组,就许昌学院申报的河南省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考察汇报会在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办公室举行,校党委副书记王洪彬,农博馆名誉馆长、原正校级调研员汪庆华出席汇报会,农博馆馆长崔凤巧及部分团队成员参加汇报会。汇报会由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崔越主持。
会上,王洪彬副书记致欢迎词,对考察组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说,许昌作为汉魏故都,地处中原,既浓缩了华夏传统农业文明,又是全国著名的现代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许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凸显了许昌学院古都学府的历史文化传承创新职能。许昌学院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勇担文化传承创新重任,结合地方文化资源,聚全校师生智慧,集全校财物之力,成立了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历经近三年的建设,博物馆已初步建成了弘扬中原农耕文化、展示中原农业文明发展历程的文化传播基地、科学研究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次考核,对我们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今后我们将更加注重内涵提升,高标准、严要求地全面建设,把博物馆建成省内外知名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会上,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名誉馆长、原正校级调研员汪庆华就博物馆的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专题汇报。在谈到今后工作打算时,他说,农耕文化博物馆建设的长远目标是,努力使之成为省内外知名、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专题博物馆。后续建设将围绕一个重点,建好两个平台,五点特色突出个性,四策并举深化内涵。围绕一个重点,就是着力探索高等学校博物馆的规律和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要求同高校博物馆的功能和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强化文化价值,突出育人功能,注重学术研究,推动传承创新。建好两个平台,就是分别建好实物展馆和网络展馆两个平台。五点特色突出个性,就是通过中、近、深、全、真五个特点,力求有别于国内已有的涉农博物馆,铸造本馆的特色和生命力。四策并举深化内涵,就是在办好实物展馆的基础上,抓好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的软件建设,拟分别开展中原农耕文化典籍、中原农耕文化风貌、中原农耕文化印迹、中原农耕文化记忆等四个方面的建设,从而深化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和学术内涵,增强其育人功能和研究功能。
汇报会结束后,考察组对博物馆的布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 作者:崔越 摄影:王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