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校农作物优质高效栽培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挂靠单位为红河学院,红河学院是一所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实行"省州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
实验室主要依托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植物保护学、作物学,农业资源利用以及生物科学四个一级学科,在生物实验中心的基础上组建的。本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由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种苗工程、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农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资源微生物开发与利用以及农田生态健康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五个研究方向,是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于一体的研究机构。实验室现有主要研究人员4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中级职称23人,副高级以上职称占34.1%;取得博士学位的8人,在读博士6人,硕士27人,硕士以上学历占80.7%,平均年龄32岁。目前,实验室使用面积近1000余m2,并有6369m2的育苗大棚和试验地;配备有常规仪器和一定数量的大型精密设备,仪器设备价值700余万元。
实验室建设目的是面向红河州农业、生物产业生产建设的需要,以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和质量安全控制为中心,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在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上开展研究。经过建设,成为服务红河州及其周边地区农业和生物产业的科学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
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种苗工程方向:针对红河州及周边地区生物产业和农业发展对新品种和种苗的需求,开展植物资源收集、鉴定、保存及引种驯化和良种繁育的关键技术研究。主要以中药材和地方特色粮食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
团队主要成员有张灿邦教授、卢丙越博士、孟衡玲博士、李春燕硕士、苏一兰硕士、张薇硕士、赵欣硕士,共计8人。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向:围绕红河州及周边地区农作物病虫害问题,开展基础理论及关键防治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农业有害生物成灾机理及预警技术、有害生物与寄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害生物对农药抗药性产生与变化规律、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监测与防治、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以及植物检疫技术等方面研究。
团队成员主要有田学军教授、郭亚力教授、张虹教授;鲁海菊博士、副教授;孔琼在读博士、副教授;林丽飞硕士、副教授;袁盛勇硕士、副教授;周银丽硕士、副教授;谢昆硕士、副教授;薛春丽副教授、郭建伟博士、沈登荣博士、孙士卿硕士、李珣硕士,共计14人。
农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方向:主要开展红河州及周边地区生物、农业地方特色作物优质、高产、高效形成机理与标准化技术。主要以中药材和地方特色粮食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
团队主要成员有:李唯奇教授、博士;刘艳红教授、博士;张德刚副教授、硕士;王卫疆高级实验师、施娴硕士、雷恩硕士、沈云玫硕士、马孟莉硕士、杨会敏硕士、陶宏征在读硕士、罗晶讲师。
资源微生物开发与利用方向:主要开展红河州及周边地区资源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功能研究;主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微生物学途径研究;地方性食用菌工厂化专用品种的选育、配套裁培技术以及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团队主要成员有:王传铭在读博士、邱成书在读博士、陈绍兴在读博士、李娜在读博士、郭建伟博士、白建波硕士、高波硕士、杨建硕士、王栋硕士、蒋成砚硕士、罗冰讲师和李河实验师。
农田生态健康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方向:针对红河州及周边地区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化学农药、化学肥料等的大量应用,农产品受污染和品质下降问题,开展农田环境(土壤、水质等)研究、食物链健康研究(农产品残留、重金属、硝酸盐、生物污染)以及农田生态系统健康与农产品安全生产研究。
团队成员主要有刘艳红教授、博士;张德刚硕士、副教授;杜民博士、袁寒硕士、讲师;施娴硕士、讲师;何芳芳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