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着力创新体制机制 全面推进成果转化_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 线上棋牌平台官方版 
大学库管理系统

四川大学:着力创新体制机制 全面推进成果转化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近年来,四川大学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提高思想认识,落实组织保障

我们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作为重要的办学指导方针,作为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提升学校办学实力的战略性抓手和一把手工程。在学校发展规划中,将“社会服务工程”列为重点工程,确立了“立足四川,服务西部,重点布局,辐射全国”的产学研战略合作思路。

学校将科技处升格为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并增设了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部、重大项目部、军工处等机构,加强了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管理,充实了人员配备,安排了专项工作经费,完善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上中下游业务管理部门,并在重点区域设立了技术转移分中心/工作站,拓展了技术转移组织网络体系,为产学研和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激励

学校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制定多项政策措施激励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先后制定了《四川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四川大学科技成果作价出资入股的暂行规定》、《四川大学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四川大学发明专利基金管理办法》、《四川大学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条例》等政策性文件。

按照规定,在成果转化中,技术成果所有人占学校所持股份的20-50%;专利技术入股,发明人占学校部分的45~55%,专利转让收益发明人占55%,专利实施许可收益发明人占85%;在产学研项目经费分配额度上课题组可以自主支配90%的经费等;在职称评审中, 对500万元以上转化项目,认定前3名享受与负责人同等的待遇;在考核中按团队成员的科研教学总量进行考核;对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课题组,在实验室用房、人才引进、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上给予倾斜;专门设置了产学研项目立项奖、累积经费奖和特殊贡献奖,对在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贡献突出的游志胜教授、钟本和教授授予“四川大学杰出教授”称号,在校内享受院士待遇。以上政策措施,大大调动了广大教师和科技人员开展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优化学科布局,培育优秀团队

学校根据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学科布局,适时增设新的学科和研究平台。与成都市、中核总公司共建了“核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与成都市共建“四川大学-成都科学发展研究院”;与香港理工大学及香港赛马会合作,建立了国际上第一个“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还组建了不确定性信息处理中心、生物材料与生物力学、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等21个新兴交叉学科中心等。

学校强化源头创新,对承担科技创新和产学研重大项目的团队给予特殊支持,为高质量的成果转化打下坚实基础。 如:开创并形成我国空中交通管制中心系统关键核心技术的游志胜教授团队,承担国家新药创制综合大平台建设的魏于全院士团队,攻克岩石力学理论难题、实现岩体力学研究方法突破的谢和平院士团队,在整体微分几何领域取得突破的李安民院士团队,首创生物材料骨诱导理论的张兴栋院士团队,首创“无铬鞣制”清洁理论与技术的石碧院士团队,攻克了我国磷化工重大科技难题的钟本和教授团队,中国本土第一例有机合成人名反应的冯小明教授团队等等。这些团队既是源头创新的骨干,大多还是高质量成果转化的“排头兵”。

四、创新合作模式,全面推进转化

近年来,学校与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近百个地级市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与五粮液集团、东汽集团、长虹集团等重点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企业建立研发平台100多个。

学校积极组建和融入各级各类产学研创新联盟。作为发起单位,加入了科技部“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白色家电(顺德)产学研战略联盟”,海南省“麻风树生物燃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四川省“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信息安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多个产学研联盟。通过与联盟突破了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和关键技术。

五、打造重点项目,注重龙头引领

我校注重培育和打造重点项目和平台,并充分发挥其 示范引领作用。

学校空管创新团队,在国外限制进口的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2008年,研发团队以技术入股方式成立的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该公司是我国空中交通管制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软件和重大装备供应商。公司空管重大软件和装备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在军航空管自动化系统中占80%以上。

被列为“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 的创新药物研发团队,获国家重点支持。平台先后与扬子江药业、石家庄药业、齐鲁制药、四川珠峰药业等多家大型制药企业签订协议,33个自主研发的化学小分子靶向药物、各种生物药、天然药等(其中国家一类新药23个)实现了技术转让,带动企业30多亿元的投资。

“中和料浆浓缩法”新工艺是我校近30年取得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该工艺首先在四川省银山磷肥厂实现产业化, 为立足本国资源发展高浓度磷复肥工业开辟了一条新路。采用本工艺装置的磷铵生产能力占全国磷铵生产能力的60%,经济效益超过300亿元,使我校成为我国磷化工科技创新的领头羊。

近五年来,我校近60亿元科研经费中,来自企事业单位委托的项目经费约占60% ,先后获国家、教育部和各省授予的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转移奖励20余项。作为首批全国高校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已孵化包括一家上市公司在内的科技企业50余家。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也大大提升了我校的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我校现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4个,列全国高校第4位,首批进入全国工程博士授予单位;国家重点学科46个,列全国高校第5位;到校科研总经费连续数年列部属高校第6-7位 ;2010年度SCI收录论文列全国高校第5位;“十一五”期间共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62项 。各项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学校已跻身中国一流研究型大学的行列。

四川大学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各市州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我们一定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抓好落实,以更大的力度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我省“两个高地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