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东方圣城,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2500年前,孔子在这里杏坛设学,开教化风气之先,滋养、孕育了一个伟大民族传承千年的精神血脉。当历史的时针指向20世纪五十年代,一群志士学人来到这片土地上,胸怀民族复兴的光荣梦想,在孔子故里开启了兴办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光辉历程。
60年沧桑砺洗,一甲子薪火弦歌。当年,在租来的校舍中开课、只有3个专修科的“山东师范专科学校”,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办学条件优良、学科门类齐全、培养体系完善、教学科研实力突出、师资力量雄厚的山东省重点大学。
圣地学府
这片杏花传墨香、片瓦蕴思想的土地上,应该有新中国自己的大学。肩负历史与时代的双重使命,1955年,山东师范专科学校在济南创办;1956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曲阜师范学院;同年9月,迁址中国教育的发源地曲阜。
当时任山东省委书记舒同,把首任校长委任状授予高赞非的那一刻起,一代代曲阜师大人怀抱信仰,将满腔赤诚挥洒在这片孔孟桑梓之地。学校的第一代创业者、86岁高龄的王琪,谈起那段岁月仍难掩内心的激动,“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走的是泥土路,点的是煤油灯,喝的是苦井水。但是,艰难困苦的环境锤炼了师生的意志,也历练了学校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
在一个甲子的风雨历程中,曲阜师大人用一串串奋勇攀登的坚实足迹,在孔子故里树立起一座教育的丰碑:1970年至1974年,与山东大学文科合并成为新的山东大学;1974年4月恢复曲阜师范学院建制;1981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立为重点建设的六所高校之一;同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高校;1982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更名为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日照校区建成启用;2003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成绩;2012年,首批入选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2014年,入选惠普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项目共建高校。
“这是一所有韧性、睿性和德性的大学。”回首60年的建设发展之路,校长戚万学教授说,“曲阜师范大学拓荒于乡野,发轫于谦微,但始终追求卓越,愈挫愈坚,奋力攀登。学校60年的发展史,是一部创业史,也是精神成长史,这种精神就是‘负重不扬鞭、深耕自奋蹄’的犁牛精神。她所蕴含的质朴无华、脚踏实地、刚健笃行的韧性,是曲园精神最鲜明的底色。”
谈到学校事业在新时期的建设发展,戚万学说:“为人类文明传薪火,为民族复兴育栋梁,这是曲阜师大人永远传承和坚守的理想和信念。学校将牢牢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之路,勇于创新,主动作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孔子家乡的大学。”
滋兰树蕙
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中走来,从“儒风海韵,海纳百川” 的气魄和战略中崛起,如今的曲阜师范大学,早已在岁月的磨洗中,化茧成蝶。美丽的校园,健正的学风,荟萃的名师;学子们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名师,是这所大学的脊梁与砥柱,彰显着这所圣地学府的精神与品格。马建章院士、陈翰馥院士、郭光灿院士、王恩多院士、薛其坤院士、教育学家陶愚川、历史学家李季平、激光物理学家李国华等一大批学界泰斗均曾执教曲园杏坛,他们矢志追求,潜心学术,奖掖后学,弘文励教,不仅留下了一段段流传至今的佳话,更积淀下争鸣与自由、包容与尊重的学术传统和精神财富。
人才强校,学校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思想,设立“人才特区”,优化“人才工程”,延揽与培育并重,引才与引智并举,形成了人才发展、人才汇聚、人才兴旺的生动局面。学校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国家和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6人,山东省高校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8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6人(含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1人,全国模范教师5人。一支“站得好讲台”、“出得了成果”、“守得住精神家园”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质量为要,“菜单式”培养,研究性学习,特色化课程,实习就业一体化平台,育人质量是曲阜师范大学历久弥新的金字招牌。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8个,省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支持计划专业1个,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6门;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近年来,学校获得省级教改项目3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6项。作为一所以师范立校,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基础教育师资,为山东省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学校坚持以德为先,以文化人,用传统文化精华与时代进取精神滋养学生心灵,为青年人生之路奠基。独立思想,科学精神,人文情怀,融入一代代青年学子的血脉,成为他们人生成长的财富。
60年来,学校已经形成了本硕博以及博士后贯通衔接,远程教育、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成人教育等立体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输送了48万余名合格毕业生。近10年来,曲师大学生在各学科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540余项。其中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435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68项;连续五届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获奖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四位。
灼灼其华
9月19日,我国首个教育大数据研究院落户曲阜师范大学,学校将与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联合共建,打造基于大数据具有独立性、专门性、应用性特色的教育高级智库,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大众提供信息服务。中国教育大数据研究院的成立是曲阜师范大学实施内涵建设、服务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成果。
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始终秉承实学传统,切实履行服务社会职能。1960年,学校的科研成果《公社数学》、土蒸馏釜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称赞;上世纪七十年代,运筹学应用于成昆铁路建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随后的工农业生产中,诞生了“长清模式”和“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模式”、“沿海城市区域发展模式”,为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研发的激光偏光器件占据国内90%以上市场份额,连续获省级科研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日内瓦世界展览会银质奖,多项技术属国内外首创,被应用于神舟系列、嫦娥系列等国防军事重大战略。
学校依托孔子故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致力于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了优势和特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标志性成果,跻身全国经学研究八大重镇。诞生了7卷本《中国儒学史》、《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二十世纪儒学研究大系》、《中华伦理范畴丛书》等一系列填补学界空白、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的重大成果。正在研究中的“历代孔府档案文献集成与研究及全文数据库建设”,是山东省属高校唯一的国家社科重大招标课题,学校连续五年蝉联山东省社科成果一等奖,连续两年跻身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全国十强。
近年来,学校积极参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鲁西经济隆起带建设,实施服务地方行动计划,在山东省新农村建设、土地利用规划、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南四湖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大蒜加工废水零排放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一种颗粒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及制备方法”等几十项科技成果已经成功实现转化,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十一五”以来,学校取得包括“973”、“863”、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600余项,一批重大科技攻关和发明专利转化为生产力,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产生了显著经济效益,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变革。
“作为一所设学孔子故里的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的历史使命感是与生俱来的。” 党委书记荆兆勋教授说,“经过一代代曲阜师大人60年的传承与积淀,这种崇高使命感已经固化到学校的血脉中,形成了扎实、朴实的作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进取品格,内化为这所圣地学府大学精神的一种基因。”
荆兆勋说:“60年,一个甲子。这是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更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又一个崭新起点。学校将勇敢肩负起历史使命与时代重任,坚持质量为核心、特色创优势、创新求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内涵建设,推进发展转型,加快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高水平有特色综合性大学,努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通讯员:王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