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下午,值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建校十周年之际,“应用型人才培养暨国际工程教育论坛”在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来自国内外三十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二十几家行业企业的代表,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师生代表汇聚一堂,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工程教育进行了广泛交流,深入的研讨。研讨主题主要包括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工程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使命、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与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推进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应用型工程人才的评价标准与体系、英法与日本等发达国家关于工程教育的做法与经验等方面。
论坛由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党委书记谢苗峰主持,高专委副理事长牟文杰教授开场致辞,抛砖引玉。
提纲挈领,直指主题。首先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监事会主席、黄河科技学院董事长胡大白女士,做题为《全面深化改革 加快转型发展 建设高水平应用科技大学》的报告,胡女士在报告中指出,建设高水平应用科技大学需要加快转型发展,凸显创新点。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平台、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构建团队建设平台,以这三个平台为实施途径,集聚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拓展学生实践空间,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自法国勒芒材料及机械高等工程学院(ISMANS)校长 Andre QUINQUIS(安德烈-坎基斯)教授、英国布莱德福德大学 Julian Chaudhuri (朱利安-乔杜里)教授、日本京都计算机学院校长代表 手冢正义教授、日本神户大学 罗志伟教授,从本国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出发,分别介绍了《独树一帜的法国大学校》、讲解了《专业工程教育目标定位: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专业工程师》、展示了《日本是如何培养工程人才的》、分享了《国际化对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的重要作用-以日本为例》。为我院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和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了新视角,拓宽了新途径。
取长补短,切磋琢磨。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副院长王晓斌教授、山东英才学院常务副院长刘翠兰教授,也分别做了题为《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报告,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本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改革及发展历程。在探索中吸纳精髓,在改革中融合理念,在实践中求得发展。两位专家的报告在分享经验的同时,也为与会代表打开了新思路。
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用友副总裁马德富先生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新道探索》报告中提出:以“众智”促创新,以“众包”促变革,以“众扶”促创业,以“众筹”促融资,在开放中促进创业创新!在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之下,将校企合作与高校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利用企业资源,以创新思维为依托,以推动校企深度融合为契机,促进创新教育、创新训练、项目孵化、公司实战四维一体,真正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八篇报告,四种维度,各方专家从各自不同的领域出发,就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方案和宝贵经验。这不仅是对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十周年校庆最好的献礼,更是为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今后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和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方面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