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虽远去 身影留记——追忆师范老师杨枝枢先生(选)_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 线上棋牌平台官方版 
大学库管理系统

人虽远去 身影留记——追忆师范老师杨枝枢先生(选)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2016年初冬,塞北张家口已进入寒冷的季节,迎着微风,踏着冬雪,陪同大唐电力内蒙电厂筹建处高级工程师、地方卫计委主任到洋河西岸张家堡镇沙梁村的涿鹿民俗博物馆参观,意外碰到了师范时代数学老师杨枝枢的弟弟杨枝民,他告诉我:杨枝枢老师已于2014年秋天去世,如今已两年多了……

他的话让我感到突然?早在2013年12月我还接到河北电视台高级记者安振国主编的电话说:杨老师身体还很硬朗,来石家庄看病,住在我家。是到河北中医院治疗胃病,我帮着联系的中医名家李佃贵。来治疗过两次,疗效不错。怎么可能2014年9月就突然离去?这立刻引起了我对杨枝枢老师的回忆……

一、校园初相见

1978年秋天,作为改革招生制度新一年考生,我们考入了景色幽美的塞北师范,开学报到那天,我们坐火车提前来到位于塞北张家口西北小城柴沟堡的师范校园,绿树掩映的一排排平房,绿油油的菜地,几棵几人合抱的大柳树,几棵杏树,各种果实挂满枝头、一簇簇鲜花盛开,一排排年轻的白杨伸向远方,给校园添了不少生气,这里俨然像一座充满生机的塞外“世外桃源”……

在教务处前,有一位中年人正在门口的桌椅上贴标语。看见来人,他站了起来,微笑着说:“今天新生报到,昨晚我睡不着,提前过来看看。”他中等身材,自来卷乌黑的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面色古铜棕红而带着微笑,语音低沉而宏亮,他说话的声音很好听,带着张家口南部桑洋河两岸人特有的口音。他穿着一身普通的黑蓝色衣裤,走起路来缓慢而轻盈矫健。

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才发现他还戴着一副蓝色的套袖,他戴着套袖是什么意思?一副褪了色的套袖到底联系着什么?联系着一个人的质朴、节俭?联系着他的勤劳、艰苦奋斗?他亲近着土地与自然空气?他为学清廉,身居塞外校园一尘不染?他曾经是一个班主任老师?我说不清楚。我相信戴套袖的人是勤俭干净的,他给人一种亲近感。接着他询问我的情况,你是从涿鹿还是怀来县来的?我说:“我是涿鹿县的。带的行李较多,无法去后勤办理买饭票手续。”他说,把行李留下,我给看着,你先到后面先买饭票去。我轻装地去办理伙食手续,半个小时以后回来了,他还在尽职尽责地履行着自己的使命。我谢过他,道别离去。

两天后,塞北师范在礼堂举行开学典礼,我惊讶地发现:在我们班前面就座并给我们讲话的,正是那天帮自己看行李的人,他原来是师范学校教导员兼我们的数学老师杨枝枢。他为人简朴,没有架子,礼贤下士、虚怀若谷、平易近人,说话很慢,和蔼可亲,真是令人感动。这是我与杨老师的第一次接触,他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二、数学不及格 回家咋过年?

1978年进入塞北师范,学校充满活力充满书卷气息的氛围一下子便打动了我们,在这所学校里,我们开始发奋努力,决心把“四人帮”造成的损失夺回来。虽然那时的我们开始上课用的多是油印教材,许多观念仍然是文革的旧观念,一些工农兵学员老师水平也不高,但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我们又有了坐在课堂学习的机会。

杨老师担任我们班数学,记得第一节课上,复习的是平面几何,杨老师直接出了一道几何证明题,让学生们求证,至少有几种证明方法?审题五分钟后请举手回答?过了时间,同学们都沉默起来,不敢轻易举手回答……

杨老师开始提问,秀灵,请你解答?第一个突然提起了我,当时我吃不准题,不敢回答,这回提问我,只好硬着头皮来解答,心里一阵紧张后,镇定下来。我答:先在外接圆的三角形上做一条辅助线,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就可证明了。正确,还有第二种方法吗?杨老师说。我回答:没有了。

接着崔万高、李兆嵩同学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证明方法,也是正确的。

杨老师又给出了另外两种证明方法,比我们的方法更简洁方便。一道几何证明题,就有四种证明解答方法,这让我大开眼界,思维洞开。

在随后的学习中,杨老师认真教学,学生们刻苦钻研,崔万高同学向杨老师提出的是高等数学问题,请杨老师解答?任万昌问的是高中的数学难题?老师都轻易解答,令同学们刮目相看。

杨老师清晰精炼的语言,缜密的逻辑,敏捷的思路,带领同学们在数学王国遨游,我们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妙……

转眼上了两个月课,学校开始期中考试,拿着数学试卷,感到试题比较容易,我答题非常顺利,这引起了女监考老师秦文梅的注意,她每次转到我的座位前,都要看我答题。数学科考完,秦文梅老师说,我看了你的答卷,没有错题,你很可能得满分成绩,这句话使我对期中考试充满了信心。

一周后成绩公布,我数学得了99分,地理100分,化学99分这三科成绩在班里算高分之一。但是,我对数学成绩不满意,因为我们班的李兆嵩、崔万高数学都是100满分,比我考得好,我去教务处找杨老师,要查阅试卷,看一下我丢了一分究竟错在了那里,杨老师打开试卷,我一看是在一道计算题得数后面单位没加括号,和李兆嵩、崔万高、郭银、卢进同学一比,我答卷潦草,有的模糊让人看不清楚数据,因此,被扣了一分。杨老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学习数学需要有认真的态度,不能有半点马虎,这是培养学生对待科学应有一丝不苟态度的时候。我心服口服,决心向好的同学看齐,努力学习。

从此,我们认真听讲、积极完成作业。一次数学作业本发下来,看着每道题上老师给打的对勾,作业的结尾处,老师不仅批注了时间,而且写了两个字“不错”,看到这两个字,心中涌起一丝不屑,我看过二年级学生的作业展览,与我差距甚远,暗自认为“不错?还不直接给个很好!”感觉老师过于吝啬。现在想来,这不正是杨老师对学生严格要求,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的具体体现吗?

1979年,国家给右派摘帽,学校为尤炳康老师平反复职,出任新的教务处长,他看了我们这一届学生的入学成绩是:地区13个县,有6个县的中考状元集中在塞北师范,如涿鹿县中考状元董家彪,蔚县中考第一名肖志勇,万全县中考冠军郝永忠等,又看了一下学生们的期中成绩,平均分在90分以上,仅48班其中数学考试就有5个满分,10个99分。

尤炳康认为:期中考试新生成绩偏高,按上一届学生水平出的考试题,可能有些容易。他采取了新政策:让任课老师出题,教务处修改审定。他说:要按照文化大革命前的大学生严格要求这批新生,要有百分之十的学生不能毕业,从严把关。

又经过一段学习,进入期末考试,这次考试有一个重大变化,教务处要修改试题。杨老师出的期末考试题,尤炳康处长给改了后面一个数学大题,又给增加了一个中学生竞赛题,后面两个大题合计40分。我们拿到试卷都傻了眼,试卷达到了中学生竞赛题水平。我艰难作答,到了最后两个大题,我感到很难,这两个题只做了一半,考试时间就读了,监考老师强行收走了我的试卷……

……

杨老师与我们愉快的谈话结束后,杨老师笑呵呵的背着手走了,我们开始打点行装,准备回家过改革开放后的第一革命化春节去……

三、成长在宽松自由的校园

记得当年进入学校没多久,听说北京西单墙开始张贴大字报,我们也言论开放,开始用文学批评时弊。当时我针对学生不愿佩戴师范校徽,写了一篇新闻评论,还配了一首诗:

戴上吧,你的校徽!

前不久我领到校徽一枚,心中发出一阵阵狂喜,塞北师范学校,我真正拥有了你!

校徽是学校的荣誉,有人对它不珍惜,校徽戴在内裤里,运动会时露出去,这些人的做法欲何为?

可知当年毛主席,也是师范毕业的,一代伟人尚如此,你怎么那样不谦虚?

要知当今上学不容易,十年动乱不堪回,多少人的青春已流逝,招生改革才把校园归。

如今四化战鼓催,祖国处处放光辉,我们应努力去学习,校园处处动芳菲。

师范校园铃声急,失去的光阴要追回,珍惜师范好声誉,青春作伴相互追。

神州大地起风雷,教育革命北风吹,朋友啊,带上吧您的校徽!你看我校多么美,塞北风光令人醉,校徽青春相伴随。

人们看了发表在《洋河论坛》上的文章后,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有的同学对诗歌提出了四点疑问:一是“心中发出阵阵狂喜”是什么意思?二是“神州大地起风雷,教育革命北风吹”是文革用语,应删改;三是对新来的大专班学生不戴校徽的批评,打击面过大,欠妥;四是有几处文学修辞不恰当,狗屁不通。

同学们将四个问题在校报上发表出来。学校由此展开了带不带校徽的热烈讨论。接着思想敏锐的我们开始对文革文学进行批判和反思。那时我真正体会到了文学作品的威力,在这里我产生了对文学的好奇,在这里也产生了我早期的雄心和对世界最初的幻想……

四、塞外小城再相遇

经过两年多的紧张学习,1980年夏天,我们面临毕业分配,国家当年应届大中专学生分配政策是三个面向即: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面向边疆。我立即征求杨老师的意见,他说:为了学习方便,继续升学,还是留在县城方便,你可以给县教育局写一封推荐信,以你的学习成绩进行自我推荐。很快就收到了小教育局的回信:来信收到,勿念。按照今年大中专学生的分配政策,大部分毕业生面向基层教学第一线,经局党委会研究决定,今年我县的分配原则是,按学生在校学习成绩进行排队,成绩好的优先分配在城镇及县城周边,以此类推。我们最后看师范学校列出的成绩名单再定。请服从革命工作需要,努力学习,争取新的成绩。此致

看了县里的回信,杨老师说,你的成绩靠前,有希望分到城边,我查看了涿鹿县地图,到城边工作,意味着我将会分配到西二堡、张家堡、郭庄、五堡几个公社,看来进城是没希望,只有到城边了。

1980年7月28日,我们班除了班长郝永忠因病去世外,其他49人全部顺利毕业。

1980年8月6日的一个上午,我手持张家口地区涿鹿县文教局的一纸实习分配令,骑了一辆破旧的飞鸽牌自行车,带着行李,默颂着“西风古道瘦马,读书人向天涯”的诗句,风尘仆仆,骑行十几公里,奔赴那号称桑干河南古城的舜都公社中学。我在这里成为了一名老师,正式开始了乡村中学的教师生涯。

塞外的果树林里,秋天是最美的时光,苹果、梨、葡萄、柿子戴着各种颜色挂满在树梢上。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起来,鸟儿能得到的食物渐渐地少了,燕子和雁群陆续向南飞去,只有乌鸦、喜鹊还留在本地过冬。不久就飘起了大雪,河水也开始结冰,田野都变成了一片白色。

冬天来了,春天远吗?

1981年夏天,县文教局抽调我和闫九林到县里参加线上棋牌平台网址 监考,我们白天在北关的涿鹿中学监考,因为文教局不提供食宿,夜晚只能借宿住在涿鹿县卫生局防疫站的李玉清老师处。

三天监考完,正赶上涿鹿县城开物资交流会,我们就去交流会上转,刚出门就碰到了师范的杨枝枢老师,学校放了暑假,他是回家乡探亲的,杨老师对我们俩说,我考察一下古涿鹿郡,你们可以跟着我一起转,看一下涿鹿古建筑。

我俩陪着杨老师从北关来到鼓楼下,登上了鼓楼,涿鹿县城尽收眼底,翘望西侧笔架山壮丽秀美,背靠黄阳山势雄伟,俯瞰南侧一泻千里的桑干,河水滔滔,眺望洋河东岸的鸡鸣山,和笔架山相对共同守望着古时的记忆,与古老的涿鹿城相拥相守,作者的思绪也穿越历史。涿鹿城鼓楼啊,你蕴藏着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道不尽历史的岁月沧桑,你饱含了多少历史演变。那保卫涿鹿城战马萧萧的悲鸣与排山倒海的呐喊,那旗开得胜的喜悦与告别烈士的哀泣,那穿越岔道古协阳关,进入太行山西叮当作响的驼铃与商贾云集的繁荣,都融进了涿鹿城这部无与伦比的史书。

五、远去的校园 最后的留念

1983年的秋天,接到舜都公社文教助理通知,文教局人事科假期要借调人去整理文革档案,通知让你去。你可能将结束在舜都公社的工作,8月25日前让你到文教局报到上班。

1988年暑假,杨枝枢老师回到涿鹿县,进入县委机关与我们几位校友交谈

最后一次见杨枝枢老师是2005年,我在北京工作期间,随北京新闻媒体到张家口怀安县采访时,我又回到了师范。

自2005年在塞北见了一面后,由于学习工作太忙,未能再与杨老师见面,留下了许多遗憾。以我同杨老师几次交往的微薄感受,要理解这位老师是困难的。杨老师一生淡泊名利,朴实自然,勤奋好学,艰苦奋斗,粗茶淡饭,甚至有些“工作狂”。但在我的感觉里,他的“工作狂”与热情大方、充满爱心是并存的,如同他的清新纯朴与突然的冷峻睿智并存一样。我想,这是杨老师坚守的为官为人为师的一贯准则。

杨老师从教40多年来,送走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教书育人数千名,可谓桃李满天下……杨老师并没有惊天动地的辉煌业绩,同他终生从事的教育事业一样,他就像绿叶那样,托起鲜花,平凡中孕育着伟大。

在我的影集里,有一张师范时代我们毕业师生全体留影图片,我一直珍藏着,作为师范青葱岁月的永久纪念。这张照片使人过目不忘。一群人排排在师范校园的照相机镜头前,杨老师坐在中间偏右边的位置,留着乌黑的头发,头发黝黑蓬松,目光敏锐而又犀利,他热情沉静含蓄地微笑着。对于今天的我们,这是一个亲切而又遥远的数学老师。然而,不知为什么,我越来越相信那位关爱青年成长又给人鼓舞的老师老乡确已离我们远去,近切真实、就在眼前的,是这位留着黑发、充满追求、教学认真、艰苦奋斗的老师和他那些永远也不会褪色的勤劳精神和带领学生走向知识海洋的美好愿望……

杨老师教的学生已经走向天南地北,每当我们回望母校时,总觉得有许多话要向老师倾诉。我最想说的是,老师,天下所有的老师们,是你们伟大的贡献和爱,才让我们从无知少年走向文明智慧,使我们有了知识本领,再去建设自己的祖国,拥有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有了一个伟大的世界!对老师的依恋,对家国的依恋,对天地的依恋,才使我们有了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愿杨老师一路走好,永远安息吧!

谨以此文作为对逝去老师的纪念。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