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迎来我大学生活中的第一次寒假,看到学校正在招募寒假护校队员,怀着憧憬,开始了人生中第一份在学校“勤工助学”的工作。
很快,我迎来了工作上的第一个“难题”!
“王静兰,陈老师在门口喊你呢?”正在厨房忙碌的我突然听到外面传来呼唤声,我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跑了出去。门外,只见两个戴着蓝色口罩的人,仔细一看,原来是保卫处的陈斌老师和龚成刚老师。我心想:是不是出什么事了!老师们怎么这副打扮,天气再冷也不至于啊!怀揣着好奇的心向他们打听缘由。老师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了,我们护校队必须按照学校要求细而又细、实而又实地进一步做好防控工作,抓好局部支持全局。”
按照老师们的要求,马上清点护校队队员的基本情况,排除了大家被感染的可能。此后,护校队便进入了战备状态,开始采购口罩、消毒液、加强巡逻值守。为做到外防输入,内防输出,校园也开始封闭了。随后的日子,陪伴我们的便是每天的常规轮流值守和每天的十次巡逻签到,还有不断攀升的病毒感染数据。
人生第一次离开家人过春节,我开始感觉到有很多不适应。但幸运的是在学校里面,有老师、同学在身边。只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定是我人生中最有难忘的春节。
腊月三十的朝阳食堂绝对是你平时看不到的模样。食堂二楼,学长们撸起袖子忙搬桌子、抬椅子;我和学姐们收整桌椅,清洗蔬菜、水果,保卫处老师们穿上围裙烹调美味,二楼食堂一片忙碌,有说有笑,非常热闹和温暖。
2月1日下午,我们像往常一样,带好装备,列队整齐地迎着飘飞的大雪在校园里巡逻着。“你们辛苦了,祝你们新年快乐”。当我们走完校园一圈,回到保卫处时,见到学校党委书记周斯弼带着学校的领导们正在和护校队的队员们交流。看到我们后,周书记关心地询问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并激励我们要好好保护自己,好好工作。在得知我们物资缺乏后,学校想方设法给我们送来了两大箱口罩、消毒水、酒精等物资。
疫情期间,为了确保校园安全,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护校队的工作也做了调整,从平时的一日两巡变成了一日三巡,由全组出动变成了分批次巡逻。
由于校园没有围墙,与明湖湿地公园连成一体,也给我们的日常工作增加了压力,除常规巡逻值守外,我们还要负责劝离来校游玩的游客们,尽可能不让外来人员进入校园,确保校园平安。
用6万米的警戒带将校园围起来,用栅栏堵住出入口。在缺少人力的情况下,护校队员们手拿扳手、夹钳,自己动手做围栏,硬是堵住了“开放式”校园的“方便之门”。
除了护校外,我们有时还“身兼多职”,在学校进行模拟学生返校演练时,护校队员化身为临时演员,圆满完成所有的演练任务,为即将进行的同学提供了安全进校的示范作用。在学校宣布开学后,为了减少学校与外界的接触,送行人员和车辆不能进入校园,护校队员们又“变身”成了志愿者、搬运工和交通员。为返校的同学们搬箱子、送行李,忙里忙外,为同学们提供很大的便利,按照计划圆满完成了学生返校复学复课学生入校的各项工作,在学生返校进入校园期间,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复学复课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同学们也回到了课堂。我又当起了同学身边的安全宣传员,向同学们宣传安全知识、法律知识,疫情防控知识等,提高同学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有效维护师生人身安全和校园秩序。
作为队里的“小妹妹”,是大家保护的对象。我特别感谢这段护校队的经历,能让我感觉到自己的迅速成长,肯定离不开过去的一百五十个日夜,离不开护校生活的点点滴滴。
“国士南山,坐荆州,以白衣者抗,能者皆竭力。幸,大疫得治,华灯初上,人声鼎沸,山河无恙,人间值得。”虽然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但我们却发自内心的为生在这样的国家而自豪,为能够在风景如画的大学校园挥洒青春而欣喜。我们深信,疫情终有时,春暖花自开,但我们对校园的牵挂、眷恋和守护将无穷期。(六盘水师范学院:王静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