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燃面?你说的是后来的事了,我们那个时候叫的是油条面。给你摆点过去我们过去当船夫子的玄龙门阵吧。
这人年纪大了,记不住那个滩口的名字了,但那个地势我死了化成灰都记得清楚。在宜宾上头,金沙江在那里拐了一个弯,江水像一条野牛,径直向那个石头嘴嘴撞去,撞痛脑壳了吧,呜呜地大叫着抽身往江心逃跑。石头嘴嘴上面是一个石头壁壁,呃哎怕有五六丈高,下面是一个岩腔,水冲在里面,轰啦轰地响,篮球场大的范围内全是鼓坟水,好象下面埋藏得有千军万马,双方正在干仗。
这个地方,是我们船夫子的鬼门关。爬石头嘴嘴那个斜坡挣滩口时,味道才长哟,蹬着八字脚,手扯路边牛筋草,力气稍微软了一点,船就拉不过滩口要打张。啥子叫打张?就是船不朝前头走,往后退,被水冲走。打张了,我们又得转身去把船拉上来。有一年夏天,水有点大,打了三回张,拉了一整天,才拉过那个滩口。
拉上水船饿得快,一天要吃五顿饭。一般在宜宾吃了早饭,拉过那个滩口,在上面那个浅湾湾处靠船吃第二顿饭。那个味道才长哟,正是使力挣滩的时候,肚儿饿得蔫皮蔫裆的,使不起力。所以,拉船人早饭一般不吃稀饭一类,几滩尿一屙,肚儿就瘪下去了,都尽量挑禁饿的东西吃。
吃去吃来,最禁饿的,要数合江门、走马街的油条面了。那种面,灯草粗细,没汤没水,是干的,油放得大,整上一海碗,肚儿整得饱烹烹圆滚滚的,挣滩时一点不觉得饿,使得起力,嘿佐孩佐,几下就拉上滩口了,船再没有打过张。
滩口上面不远,有一条溪沟,热天涨水,水面有五六丈宽。这个好办,把围腰帕解来往脑壳上一裹,几把水就凫过去了。冷天就恼火了,水面有一两丈宽,要脱了裤子,把衣裳捞起来踩水过去。溪沟中间那两步最深,要淹拢胸口,冷得砭骨头,半天都难得热和。可以不踩水,走溪沟里面,要转三四里路。拉船赶路,哪有时间让你去转?得逢岩跳岩,遇水踩水。嘿嘿,给你说,只要吃的是油条面,浑身燥热,心头像汪着一团火,踩水过溪沟,一点不觉得冷,海椒花椒味大起作用。所以,我们吃面时,都喊卖面的多放点油海椒。卖面的说,我这是朝天椒啊,放多了辣得很。我们说,不怕得。当然,还是要适量,辣很了,油条面的香味就被压住了。
还给你说一个笑话。你们不是说船行险滩,不进则退吗?我们在挣滩口时,肚儿饿的,又在用蛮力,根本不敢松一点劲。还有,穿裤子拉船,过溪沟踩水要脱要穿,很麻烦,只要不冷,我们一般只拴一个围帕遮羞。挣滩口时,脚蹬手扒,褡裢子勒着肩膀胸口,人就像趴在地上一样,屁股要露出来。附近一些割草娃儿见了,晓得我们只有招架的工夫,没还手的力气,以苦作乐,说,船老板,屁股拿来摸一下嘛。边说边伸手来摸,还比赛哪个摸的屁股多,屁股肥。后来他们挨我们收拾过两回,就再不敢来摸了。咋个收拾的呢?伸手来摸时,我们吃的油条面,有多余的力气,顺手薅住他们一只脚,或者扯住一只手不放,拖着他们一起走。他们没办法,求爹爹告奶奶,我们才放过他们。
这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宜宾燃面做法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丰富,味道越来越好。听说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瞄准市场需求,开设了燃面专业,生产出了好几个品种的方便燃面,很受食客欢迎,这当然很好;但吃去吃来,我还是对年轻时候拉船吃的油条面印象深刻。不晓得你们说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是不是这个意思?(作者:周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