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重要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北大学仪电先锋志愿宣讲团立足团队实际,以“分享青春温暖,传递青年力量”为主旨,致力于挖掘祖国大地优秀红色经典文化,以大学生视角追寻伟人足迹,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传播青年之声。
2023年10月20至2024年2月20日,宣讲团开展志愿服务12次,历时120余天。参加岗前培训2次,采用线下+线上形式,组织开展宣讲、作品设计、话剧表演等类型的活动,志愿服务活动覆盖中北大学本部及周边地区,成员社区,并成功与中北大学附中附小建立服务关系。服务对象主要有学生、居民,受益群众1200余人次。宣讲团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志愿服务模式。
团队分工明确,协同合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宣讲团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时间表,确保每个组员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宣讲团划分成了宣讲、文稿、幕后三个组,每组下设一名组长。在后期,通过宣讲团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寒假期间一起设计出一份文创作品,以扩大宣传力度。作品名称为《光芒》,作品结合了中国民间长形灯笼艺术。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的遵义会议精神,在伟大历史转折点上如一盏明灯,散发光芒,驱走黑暗,照亮了革命的路。并将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
图为文创作品设计图
宣讲针对性强,形式多样。在搜集宣讲素材后,宣讲团进行整理分类,目的是为了提高宣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宣讲团先后制作出了分别针对大学生、小学生、社区居民的PPT。针对大学生,宣讲团深入结合党史以及新时代来展开论述,侧重遵义会议精神内涵以及对新时代的意义与价值。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遵义会议的了解不同,但在宣讲团的带领下,大家都加深了对遵义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宣讲成员对内容越来越熟练,宣讲越来越自信,于是我们开始尝试面向小学生宣讲。
图为教室宣讲,韩双燕摄
针对小学生,宣讲团采用红色故事分享的形式,激发他们对先辈的崇敬与信仰。例如在草坪区第二实验小学,宣讲团带去了四个长征故事。宣讲氛围轻松活跃,小朋友们认真聆听。宣讲结尾,主讲人领读《七律-长征》,为小朋友们带去一次难忘的体验。
图为在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二实验小学宣讲,李萍摄
针对社区居民,宣讲团以历史话剧表演的形式,让遵义会议精神一幕一幕地演绎给观众。例如:元旦节时,在中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宣讲团上演了一幕历史话剧《伟大转折》,生动还原了遵义会议现场。在话剧落幕时,全场齐唱了《映山红》,观众反馈效果良好。而在寒假,宣讲团成员来到了家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宣讲遵义会议精神,将精神力量传播给了更多群体,并通过区青协公众号将会议精神传播出去,使当地其他居民了解宣讲团,了解遵义精神。
图为中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宣讲,年梦楠摄
图为大同市云冈区青年之家宣讲,李萍制
另外,团队求真务实,服务对象参与度高。宣讲团与艺术学院联合举办了一场作品创作大赛,鼓励同学们通过绘画艺术的形式表达对遵义会议精神的理解与感悟,并上台讲述设计理念。宣讲团成员则进行评分、择优发放奖品以及后期展览。讲与听的角色互换,使得同学们更加融入其中,让艺术与精神文化碰撞出了火花。而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宣讲团积极收集参与者的意见和建议。每次宣讲结束,宣讲团会进行问卷调查。听众通过扫码填写调查问卷,以便对以后的活动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图为遵义会议精神作品创作大赛颁奖现场,王铭杰制
图为问卷调查,王铭杰制
宣讲团队长表示:宣讲团从始至终贯彻“致知于行”的准则。尽管从素材搜集到宣讲过程中,宣讲团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通过团队一起学习与探讨,问题也迎刃而解了。在此过程中,增进了团队友谊并收获了成长与自信。(通讯员 王铭杰)
中北大学仪电先锋志愿宣讲团合照,丁敬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