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苏民,回族。西北民大社会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导;《西北民族研究》主编。1935年7月生, 宁夏银川市人。1950年参加工作,1954年12月毕业于西北民院语文系蒙古语文学专业。主要从事民俗学、民族学、蒙古文字研究。
中文名: 郝苏民
别名: 浩思、茫戈等
国籍: 中国
民族: 回
出生日期: 1935年7月
代表作品: 《金蛋》等
简介
郝苏民
性 别: 男
1950年参加工作,1955年1月大学毕业任教、助教;从事蒙古文学教学。1960-1963年藏区劳动学习藏语文;1972-1978年,西北师大外语系任教,讲师;1979年-至今西北民院任教。1987年1月评聘为教授。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曾任中国民协理事、省民协主席、民俗学会主席、文联委员出席全国第四届文代会等。著有《金蛋》、《曙光》(蒙古长篇历史小说第二卷)译、《布里亚特蒙古民间故事集》、《东乡族民间故事集》、《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民间故事选》、《卫拉特蒙古民间故事》、《西蒙古——卫拉特传说故事集》、《文化透视:蒙古口承语言民俗》等。《东乡族民间故事集》、《东乡族保安族裕族民间故事选》、《西蒙古——卫拉特传说故事集》、《文化透视:蒙古口承语言民俗》等及其它未列入之著、编、译先后获中国文化部、部委、省级等奖。
郝苏民,回族,教授,博士生导师,1935年7月生,宁夏银川市人。现任西北民族大学社会学学院院长,《西北民族研究》主编。1954年12月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语文系蒙古语文学专业。主要从事民俗学、民族学、蒙古古文字研究。1986年由中国社科院、文化部、国家民委等颁发史诗挖掘工作优异成绩荣誉证书。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为发展高教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获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1993年获国家教委、人事部颁发的全国优秀教师奖章、证书。
主要学术职务
中国申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评审委员会委员,文化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甘肃省高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学科组组长,甘肃省民俗学会主席,国家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国际蒙古学家协会、亚洲民俗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民俗学会主席,中国蒙古语文学会副主席,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作协会员,西北民族大学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 郝苏民教授
代表著作
《八思巴字蒙古语碑铭译补》、《文化透视:蒙古口承语言民俗》、《卫拉特蒙古民间故事选》、《中国西北文献丛书·少数民族文字文献》(主编)、《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西北组主编、撰稿人)、《东乡族民间故事集》、《中亚东干人的历史与文化》、《甘青特有民族文化形态研究》(主编)、《甘肃当代文艺50年——民间文艺编》(负责人、撰稿人)、《我不再是羊群的学者——田野随笔》。
著有《金蛋》、《曙光》(蒙古长篇历史小说第二卷)译、《布里亚特蒙古民间故事集》、《东乡族民间故事集》、《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民间故事选》、《卫拉特蒙古民间故事》、《西蒙古——卫拉特传说故事集》、《文化透视:蒙古口承语言民俗》等。《东乡族民间故事集》、《东乡族保安族裕族民间故事选》、《西蒙古——卫拉特传说故事集》、《文化透视:蒙古口承语言民俗》等及其它未列入之著、编、译先后获中国文化部、部委、省级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