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介绍,多年来,上海交通大学以3月5日“学雷锋日”为契机,鼓励全体学生以实际行动诠释和弘扬雷锋精神,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建设,让“我志愿、我快乐”的志愿文化扎根在学子的心中,让雷锋精神成为常驻校园的风景。
佩戴雷锋徽章争做志愿“达人”
近来,佩戴雷锋徽章成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园时尚。这是一枚印有雷锋头像的“志愿先锋”专属徽章,学校鼓励同学们申领佩戴,随时随地亮出志愿者的身份,把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传播开去,由此实现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
学生佩戴“学雷锋”徽章,表明自己乐意为他人提供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看见徽章就可以主动“找上门”。突然下雨了,“学雷锋”徽章就是招人“拼伞”的信号;女生重物提不动,可以找戴徽章的男生帮忙……在小小徽章的带动下,同学们都变成热心公益服务的“达人”。
雷锋徽章发布短短一周,申领学生就达17000多名,8000多名学生党员带头申领。不少学生党团支部通过“易班”学生网络互动社区、班级博客公开承诺:人人佩戴徽章,参与公益服务,在校园中形成了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
上海交大探索完善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工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学校专门划拨资源,对交大志愿者服务网站进行升级改版,与“易班”、人人网、微博等挂钩,搭建注册志愿者管理的网络平台,强化注册志愿者制度和学生公益联盟运行管理制度。通过信息化管理,统一全校志愿服务评价体系,完善志愿培训辅导机制。学校邀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师担任志愿者导师,提升志愿者的工作能力。
教职工“雷锋车”爱心搭载学生
上海交大闵行校区远离市区,学校倡议教师在私家车内摆放“雷锋车”标志,在徐汇、闵行两个校区之间为学生提供乘车摆渡服务。3月5日,首批“雷锋车”启动,200名教职工车主踊跃参加。
在学校开辟的指定乘车点,总能看到成排等候的“雷锋车”。一些热心教师自发组成服务联盟,在学校论坛和博客上发布行车时刻表,为学生提供乘车预约。许多教师表示,“雷锋车”活动在教职工中唱响了学习雷锋的时代主旋律,凝聚了师生情感,形成更加温馨的校园文化氛围。
“同学,去徐汇校区吗?上车吧,我顺路带你。”这已经成为校园里的流行语。在校车站“盛情邀请”学生搭车的王老师是第一个响应“雷锋车”的号召,在车前亮出红色灯牌的。他觉得“雷锋车”的创意很有意义,“学雷锋不能一窝蜂地做好事,做完算数。有了‘雷锋车’以后,学雷锋就能成为常态,我们个个都成了志愿者,都在帮助别人。”
“多带一个人会不会就多一份麻烦?”面对来自一些同学的担心,王老师连连摇头:“我家就住在徐汇校区边上,车空着也就是白空着,还不如载几个学生一起走,自己也不多花啥力气。一路上和年轻人聊聊天,挺有意思的。”不多时,车子已近满员,王老师乐呵呵地载着学生们朝市区驶去,车内满是欢声笑语。
出于安全考虑,上海交大教职工申请“雷锋车”灯牌采取实名制,实现“雷锋车”编号与司机身份配对,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