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8日,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国家教育部科技司签署合作协议,将中国高校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已建立的5所“联合研究实验室”升格成为“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纳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管理体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建的“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成为第一批共同建设的5个“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之一。
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无线网络、多媒体计算、人机自然语音通信、语义计算与数据挖掘等方面的研究。无线网络方面,主要研究在各种无线通信网络中进行多媒体信息传输的技术,以及各种网络之间的无缝切换技术。多媒体计算方面,主要研究多媒体信息编码与传输、多媒体内容分析与管理、多媒体呈现与后处理、多媒体信息检索与挖掘、移动搜索等。人机自然语音通信方面,主要研究中文信息处理、人类视听觉机理、语音语言学等。语义计算与数据挖掘方面,主要研究自然语言驱动的计算、多媒体内容的语义标注、自动问答、语义社会网络、数据与知识工程、隐私保护与管理中的语义计算等。
依托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双方联合实施了联合培养博士生计划、实习生计划、精品课程建设计划、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取得了突出成果,探索出了一条企业和高校共同培养优秀人才的道路,为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其他高校的合作提供了一个经典范例。在此基础上,2008年1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我校建设“中国科大-微软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实验区”。
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微软的科技、人才优势,利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多学科交叉的特色,将实验室建设成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和学术声望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实验室目标
(1)高水平人才培养:依托重点实验室,结合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开设课程讲习班,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得我校信息学科的教学计划在原有的计划课程基础上,有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教学内容更新渠道,从而达到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目的。通过与微软亚洲研究院互聘兼职教授等方式,联合培养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较强创新能力的博士生。
(2)高水平研究成果:选择前沿课题,充分利用资源整合的优势,齐心协力,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国家及部委的重点、重大项目。采取创新手段,开展高水平研究,与微软亚洲研究院专家开展项目合作研究,合作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提高我校信息学科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3)学科建设:通过该重点实验室平台,凝练现有学科的研究方向,积极促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与国际学术机构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他们在相关领域的学术地位,使得我校信息学科的整体研究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实验室定位
本实验室是教育部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共建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旨在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建设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实验室的定位是:借助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基础研究力量和资源,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实现“创一流科研水平,培养一流人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