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贾晓燕)今年,在京高校毕业生将达23万人。1月29日,北京市教委下发文件,要求在京各高校设立奖励资金,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建功立业。高校还须建立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数据库,及时帮扶。
来自北京市教委和市人保局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在京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3万人,同比增长0.1万人。其中,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8.1万人,同比减少0.3万人。市属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需求10.3万人,同比增加0.5万人。总体来看,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主要矛盾仍是供需结构性矛盾。文史经管类供过于求、理工农医类供不应求,实用技术型人才短缺的问题仍然存在,毕业生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尽匹配的现象仍旧比较明显。
北京市教委日前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北京地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按照文件要求,各高校要设立奖励资金,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建功立业,落实好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等政策。同时,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设岗位计划”、“社会养老服务事业特设岗位计划”和“毕业生到村任职”等基层就业项目,继续做好毕业生到海外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重大科研项目聘用高校毕业生担任科研助理等专项工作。此外,各高校还要与兵役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完善征集工作机制,在毕业生离校前完成体检、政审和预定兵员等各项工作,鼓励更多大学生应征入伍。
北京市教委还要求各高校为创业学生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风险评估、跟踪扶持等服务,提高自主创业成功率。有条件的高校要设立校级大学生创业扶助资金,开辟专门场地用于大学生创业实践和孵化。
从今年起,在京各高校都要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并在校园网、就业网、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或其他媒体上公布。
同时,高校还建立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数据库,在摸清底数基础上,制订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女毕业生等就业帮扶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力争帮助其在离校前落实就业岗位。同时,还要配合有关部门尽早将低保家庭毕业生求职补贴发放到毕业生手中。作者:贾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