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艳淼,2020年毕业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现任职于承德文茂高级中学高三10班班主任、10班、18班生物教师,高三年级德育干事。
在校期间曾先后任职:校社团联合会办公室部部长、团支部组织委员、秘书部部长、系学生会宿管部部长、和谐我心演讲协会社长、校社团联合会主席。
绚烂青春,找到自己的舞台
“青春是烈火,燃烧着追求与理想;
青春是骄阳,照出前途万丈光芒”。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不仅重视专业和文化素养,而且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林艳淼不仅深入学习了扎实的专业课知识,而且道德品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于文清老师的“教法课”,从上课的教态、板书书写、课件制作、教学语言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令她印象深刻。在参加工作的初期,她便深刻理解了学校设置教法课程的用意,在初为教师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她在课堂上表现得游刃有余。
刚刚步入大学校园,林艳淼参加了很多的社团活动,她三年来一直任职的便是校社团联合会。从大一的办公室部到大三的副主席,这三年的时间里让她在很多方面得到了提升。她先后组织并参与了“民族文化知识竞赛”“本科知识评估竞赛”“第二届模拟联合国大会”“唱响民族风 谱写民师情民族歌曲大赛”等大型活动。
大学的生活好比一块涂满了青春色彩与活力的画板,在这里她将自己的优势一再发挥延长,找到了尽情挥洒的舞台,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并为她日后参加工作奠定了基础。
潜心研究,用心教好每一课
“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就会发现每一件事情都有意义”。
学习对一个教师而言已不再有阶段性的界定,已成为教师的“终身大事”。初为人师,无论从教学还是教育的角度出发,都应有“求知若渴”的积极心态,在知识的纵横领域上下功夫。“学生一碗水,教师一桶水”的观念已不再适应现代教师的要求,所需求的则是更多的“水”。林艳淼刚工作时担任高一年级的生物老师,原来她以为大学知识能够顺利地讲解生物课知识。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她发现自己拥有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现状,给同学们的并不仅仅是一碗“水”而是一碗新鲜的“活水”。林艳淼备课期间,除了“吃透”教材以外,还补充大量的“营养”,在学生知识的迁移,拓展创新,知识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补充学习。
在学校集体备课与教研活动中,她会细心听取其他老师的经验,与其他教师共同探究教学问题;在与孩子的交往中,与孩子细心沟通,观察孩子的点滴成长,并把所得知识用于实践与学生共同进步。
怀揣勇气,直面每一个难题
“勇气使我们产生力量;勇气使我们产生信心;勇气使我们坚毅不屈”。
刚当上班主任,林艳淼就遇到了挑战。她所负责的班级是一个新集体,里面包括多个跨区转校的学生。她面对最多的是学生们的情绪问题,有的因为没有和好朋友在一个班级,有的没有分到自己喜欢的老师,还有的是因为换校区不适应。而林艳淼也同样面临这些问题:换校区、初次担任班主任工作、新的同事,就连住宿也是问题。分班第一天晚上回到宿舍后她蒙着被子在被窝里偷偷流眼泪。在经历自己“哭鼻子”之后,她回忆了自己在大学期间参加的每一次活动、比赛的经历。林艳淼深知,困难并非全然是坏事,反而提供了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必须始终秉持着坚定的信念,勇于直面各种挑战和困难。这种勇气才能将困境转化为优势,从而实现“化腐朽为神奇”的转变。
第二天的她像是瞬间成长了,一面去安慰那些因为各种理由“哭鼻子”的学生;一面想方设法凝聚新的集体力量,形成班级特有的集体感,让学生们通过这样的方式认可了新的班级,不再“哭鼻子”,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开怀笑”。
反思成长,突破每一个自我
“没有挑战就没有胜利,
没有突破就没有进步”。
反思是指教师在上过课之后总结学习及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实践方式,以获得持续的终身发展,达到成长的飞跃。实践是中心,反思是关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坚持不懈,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教学过程中困难和挫折,不断求知,善于实践,积极反思,就一定会成为一名符合现代教育需要的“新”而“成熟”的教师。
林艳淼参与教学经验的学习,并积极应用于实践。最大限度地利用周围的有利资源,充实自己。因为不断积累经验给了她作为新教师成长的前提条件,也为新教师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每一次对我的剖析,林艳淼对工作的热情越来越高,能力也逐步得到了学校的认可。在工作单位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年级服务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徒弟”等荣誉称号。
2021-2022学年度优秀年级服务标兵颁奖
林艳淼说:“感谢母校,让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感谢师长、同事、朋友,让我有了不断向前进步的动力。”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作为一名教师,林艳淼将与她的学生一起,以充满青春活力的姿态,积极争做时代的先锋,乘风破浪,勇立潮头,尽情展现青春的光彩。(作者:白薇 勾晓铭 孙广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