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友好化学与应用实验室于2007年7月18日批准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7年9月17日,根据教育部教技函[2007]46号文件要求,湖南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对本实验室的建设规划进行了现场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本实验室具备建设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基础和能力,并建议实验室注重相关领域的人才引进,建设成为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实验室。2008年12月,在湘潭大学召开了实验室的第一次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实验室的发展方向。
环境友好化学与应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将结合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国内外的学科发展趋势,突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宗旨,进一步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争取在环境友好化学重大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把实验室建设成为环境友好化学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应用的研究基地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成为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于我国绿色化学工业和经济建设的全国性创新平台。实验室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水平为重点,以培育交叉型科技合作群体为突破口,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技成果。环境友好化学与应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组建将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环境友好化学与应用实验室以有重大应用背景的环境友好化学反应、农药绿色化、高效化学电源和新型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反应与制备、结构与性能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绿色化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培养学术团队和提升学术地位的同时,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