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依托单位,于2008年10月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是在整合野生动植物生态学实验室、生命过程与环境分析科学实验室以及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实验室三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
实验室定位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主要针对广西及西南地区拥有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开展研究。以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保护、特色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生物修复与生态重建、环境污染分析与治理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实验室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授为主、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现有固定人员60名,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18人,高级工程师6人,博士30多人。研究队伍中,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3名,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名。由实验室主要成员组成的“广西野生动植物生态学研究和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团队”是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实验室涵盖生态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应用化学、化学工艺学等10个硕士专业。有硕士导师38人,每年可以培养硕士研究生30人以上。目前已招收硕士生合计300余人,授予硕士学位合计100余人,目前在读研究生200多人。
近年来,实验室承担各类研究课题100多项,其中国家973计划项目专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20多项,在研课题60多项。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在《Environ. Sci. Technol.》、《Anal. Chem.》、《Clin. Chem.》、《Electrophoresis》、《Anal. Biochem.》、《Talanta》、《Anal. Chim. Acta》、《Behavior and Anatomy》、《Brain Research》、《Neutoscience Research Comunications》、《Primate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Pollution》、《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环境科学》、《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动物学报》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100余篇;获国家、省部级奖励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3项;申请专利30余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项。
目前,实验室拥有科研用房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设有植物生态、动物生态、保护生物学、生物资源繁育与利用、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生态恢复、环境分析、环境污染治理技术8个研究室。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2000多万元,拥有标本种类较齐全、数量较多、环境条件优良的生物多样性标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