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船用小型燃气轮机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在交通运输部“十一五”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轮机系统与船舶新动力实验室—船用燃机与新型动力分实验室”和“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船用小型燃气轮机技术及实验平台”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而成的学科实验室,并于2010年8月被批准组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依托于大连海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轮机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及船舶动力工程研究所,已成为基础与前沿课题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目前,实验室面积近22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和基本建设投入超过5000万元,建设有低速和跨声速校准风洞、平面及环形压气机和涡轮叶栅综合实验风洞,转速最高可达44000r/min的压气机级试验台及完善的控制、测试和数据采集系统,1200/1640kW船用小型燃气轮机/船用柴油机总体性能试验装置,三维粒子图像测速仪/全场粒径测量系统(3D PIV/GSV),12通道振动监测系统,200kW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及分布式供能系统,单跨转子/转子动力学与故障诊断实验系统,曙光TC4000A高性能并行计算系统(理论运算速度可达3万亿次/秒)和终端60余台的数值仿真中心,先进的流体力学、结构强度分析和发动机结构设计软件(Fluent、Ansys-CFX、Numeca和Concepts NREC等)及完善的图形输入输出设备。实验室具有控制室、网络室、实验件加工间、高压配电室和循环水冷却系统,对实验厂房和实验设备进行了隔振和降噪处理,达到了国家标准所要求的环保指标。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①船用小型燃气轮机总体设计研究。包括船用小型燃气轮机热力性能分析、循环参数优化与布局方式研究、总体结构设计和关键部件匹配技术研究。②船用小型燃气轮机电站及其余热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以燃烧柴油的船用小型燃气轮机为中心,在直接提供电力的同时,进行高温烟气回收,开展余热利用和吸收式制冷系统研究,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③船用小型燃气轮机部件设计与试验技术研究。包括旋转冲压压缩转子、单/双级轴流压气机、旋涡燃烧室、高效回热器等部件的设计与试验技术。④小型船舶电力推进和喷水推进系统研究。包括船舶电力推进与喷水推进系统控制技术、推进电机及驱动系统集成化设计、推进系统故障诊断及优化仿真技术。
实验室紧密结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实际需求,面向船舶动力工程领域,立足于服务交通的思想,拓展学科前瞻性研究领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建新的学科增长点。实验室现有教师和研究人员16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其中教授和研究员6人(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工程师1人。实验室从2006年开始建设以来的6年中,承担或完成了包括多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装重点基金和预研项目、交通运输部重点建设项目、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项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项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项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项目及辽宁省科学计划项目和大连市领军人才项目在内的3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压气机动叶叶尖小翼”和“基于激波压缩技术的中空轴旋转冲压压缩转子”等发明专利授权8项,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发表科研学术论文200余篇,被SCI、EI收录100余篇,取得了显著的理论、数值和工程实际应用成果。成功举办了国家科技部“微型燃气轮机与分布式供能技术研讨会”和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9年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热机气动热力学和流体机械学术会议”等学科领域内有显著影响力的国家级学术会议,提升了学科和实验室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辽宁省船用小型燃气轮机技术重点实验室坚持“开拓、创新、进取、卓越”的思想,以学科和实验室建设为主线,以科学发展和科技创新为重点,促进学科和实验室的持续发展,力争在各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实验室成为交通运输行业乃至全国船用小型燃气轮机及其相关技术研究和创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