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系列报道
获奖项目: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苏南模式创新与实践
获奖等级:一等奖
地处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的新潦村,原本是苏州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现在却有着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鱼塘光伏项目等现代化农业,活跃着一群现代农民。
原来,自2015年起,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就将自己的东山校区迁到村里。学院在培育当地产业的同时,重点培育园艺技术、休闲农业等实操性强的专业人才。
学院党委书记李振陆说:“学校致力于探索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技术技能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蹚出了‘校地联动、教产衔接、开放共享、终身学习’的新路子。”
首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
陶易是太仓班2016届毕业生。“以前这个村的林果销售渠道和采摘园的经营模式比较单一,我用在学校里学习到的知识,丰富了采摘园的营业项目,还通过微信公众号推荐林果,目前有近3000人关注。”陶易说。
太仓班由太仓市与苏州农职院合办,目前和陶易一样耕耘在农村的太仓班毕业生共有189人。太仓市农业农村局科教信息科科长王明伟说:“太仓农业机械化生产程度很高,于是在商定课程设置的时候,我们就要求太仓班必须有全套农机操作的教学。”此外,太仓市还在招生条件、资格认定、资金扶持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保障太仓班的人才培养。
近年来,苏州农职院先后与太仓、昆山、常熟等地合作开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订单班,首批定向培养的205名毕业生已在所属村镇、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岗位发挥骨干作用。该培养模式被称为“政校合作、定向招生、定制课程、定岗培养、定向就业”。“这种模式能够有效破解涉农类专业招生难、就业难和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高素质农村人才短缺的三大困境。”王明伟说。
目前,该校通过300多个农民社区学院与田间课堂,累计培训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青年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骨干及其他职业农民13万余人次,有力提升了职业农民应用农业“三新”技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