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学院图书馆成立于1978年,2000年搬入新馆,馆舍总面积7800平方米,有各类阅览室8个,阅览座位456个,自习座位218个,下设办公室、流通部、采编部、期刊部、展教中心、信息中心、古籍文献室、查新中心等八个部门。经过33年的不懈努力,本馆已逐步形成了以中西医文献为主、人文社科文献为辅、古籍文献为特色、兼容其它多学科文献的藏书体系。
甘肃中医学院图书馆现有职工31人,其中正式职工21人,临时工10人。正式职工中干部12人,工人9人;大专以上学历14人, 占全馆职工的66.7%;高级职称5人,占23.8%;中级职称5人,占23.8%。业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11人,占职工的52.3%。
目前图书馆有服务器9台,光纤交互机1台,不间断电源2台(共16千伏安),电子计算机100台,数据存储空间17T;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为金盘图书馆NET集成管理系统。
目前馆藏各类图书48万册/种,其中纸质图书37万册,时代盛典、超星等电子图书11万册。纸质图书中有古籍2.7万册,外文图书2.7万册,过刊2.0万册,现刊435种。古籍文献室所藏朝鲜内府刊《东医宝鉴》、元刻《(闻人氏)痘疹论》、明刻本《类经》等善本,台湾出版的《敦煌宝藏》、文渊阁影印本《四库全书》以及《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等,构成了本馆的古籍藏书特色。
购买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医药卫生科技专辑、 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经济与管理科学专辑、CNKI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CNKI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系统、万方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医药专辑、读秀知识搜索、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系统等9个数据库。基本建成了甘肃中医学院硕士论文自建数据库。尚有百链云图书馆、Spring Link电子期刊数据库、“文革”期间中草药实用手册全文数据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中国讲座网等13个试用数据库。以上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基本满足了读者对中外文图书资料的需求。
图书馆功能齐全,共开放10个读者服务窗口,开展有参考咨询、阅览、外借、情报检索、全文下载、打字复印、信息咨询、课题查新、用户培训、爱国主义教育等各项服务。全馆实行开发借阅一站式服务,为师生提供较优越的阅读条件和学习环境。几年来,图书馆坚持每周开放近百小时,年借阅书刊达15万余册次,年接待读者达38万人次。
学科资料室是在图书馆原赠书阅览室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供学科专业人员和研究生使用。资料室具有最新医学图书阅览、图书馆电子资源检索、学科资料存放展示、召开小型学术会议以及研究生课题开题、论文答辩等多种功能,是学院在现有条件下为学科创造的学术研究和展示平台。
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图书馆一贯视读者的需要为图书馆的发展动力,注重文献资源建设和服务手段、服务内容的提高,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努力为教学、医疗、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