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承清(左3)与胡总书记握手交流
八斗信号工区地处南宁铁局路管内焦柳线北端,为广西、湖南、贵州交界的沿线偏远工区,是南宁铁路局管内生产条件最恶劣、生活条件最艰苦的地区之一,而1996年毕业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信号专业的潘承清在这个工区上一干就是14年。14年间,他由一个青涩的小伙到为人父,他把最宝贵的青春扎根在八斗这个小站上;14年间,他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还积极融入铁路沿线“小社会”去尽社会义务,从未间断过为站区职工家属及周边居民义务维修家电;虽家庭清贫,却长期与身为乡村教师的妻子杨珍(柳州市优秀教师)资助贫困学生献爱心,还时刻关注和参与“留守儿童”社会问题调查,他的事迹得到路内外职工群众广泛好评。
潘承清曾被授予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全国铁路“百名标杆班组长”、“全国铁路劳动模范”、“广西青年五四奖章”等多项省部级荣誉称号。2011年4月15日,他作为南宁铁路局唯一代表、以全路劳模代表的身份到海南海口火车站,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海南调研考察时亲切接见,这让他一生难忘。
扎根山区献青春 勤奋苦干提高综合能力
1996毕年业时,才满19岁的潘承清被分配到了原柳州局融安电务段富用信号工区见习,由于见习期表现优异,次年6月定职后就当上了柳州电务段八斗信号工区工长,成为了局内最年轻的工长。八斗工区地处焦柳铁路北端,该处四面环山,交通生活极为不便,是局管内生产、生活条件最艰苦的地区之一。这个地方,几乎没有职工愿意长久待下去。面对艰苦的条件和安全基础薄弱、班组管理落后现状,他并没有意志消沉,反而激发出无穷的斗志。
信号工区主要负责对铁路信号的设备进行安装、维护、测试,为了使铁路信号系统正常有序的工作,潘承清和同事们每天坚持工作,维护者铁路信号的正常运转,晚上10点钟以后下班已成家常便饭,而除正常工作外,他还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业务素质,虚心向业务好的师傅学习,积极参加各类施工,不断在工作中磨炼自己,凭着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勤学苦练的热情,潘承清很快就成为业务知识“一口清,一手精”和技术考试“问不倒、难不倒、考不倒”的技术尖子,工区职工换了一批又一批,可他始终未动摇过离开的念头。为了培养新进职工面对艰苦的良好心态,潘承清还提出“扎根小站献青春,守好电务北大门”的口号,带领电务团队把好铁路局安全北大门,在焦柳线“瓶颈”区段树立一道最坚实的安全屏障。
面对困难勇担当 冲锋陷阵当任不让
2003年春季对潘承清来说是特别难忘的时段,3月11日他可爱女儿出生了,给家庭增添很多快乐,可雷雨季节也提前到来。3月15日周末晚上突然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匆忙和刚临盆不久的妻子解释几句,潘承清就习惯性到值班房义务值班,通过信号微机监测设备,进行远程调阅查询,做好雷雨应急处置防范准备,而让他最担心、最不想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偏远水团站停电后大面积轨道电路红光带故障,而且车站值班员反映信号机械室报警声不断,故障就是命令,周末人员值班力量有限,他亲自备好工具、材料、仪表赶赴现场处理,可故障情况远不仅此,在路途中又接二连三接到其它站也有类似设备故障反映。一时间上级领导和调度指挥中心关心故障处理进展电话不断,局面非常复杂,但他沉着冷静,到站后及时进行本站故障处理,还积极联系电力和各车务部门配合做好应急处置。
在2008年春运抗击冰冻雨雪灾害斗争中,工区管辖的7个站是局管内受冰冻灾害影响最严重的车站。在人员劳力不足和严重灾情困难面前,潘承清不畏艰难困苦,亲自带领工区广大青年职工员发挥团队作战精神冲在第一线参加抗冰抢修工作,他利用精湛的技术业务和在山区工作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及时处理因冰冻雨雪灾害造成道岔不密贴、无表示、烧电机等信号设备故障,用群体智慧和力量确保焦柳线“瓶颈”区段信号设备正常运用,使得大量京广线迂回客车安全畅通,为夺取抗冰救灾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得到了上级的好评和表彰。班组荣获“抗冰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他个人也荣获“抗冰救灾先进个人”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