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绿园在《歧路灯》中,他说:“无非为衣食奔走,图挣几文钱,那酸甜苦辣也就讲说不起。”这话有点意思,回想自己跑新闻已有一年多的光景,大二的我谈不上经验丰富,一时兴起,想想跑新闻的那些事儿,也真是酸甜苦辣。
新闻这个专业其实并不是我的本意,拿到录取通知书前无论如何我也无法想象一直在金融环境里成长的我,今后竟要靠笔谋生。既来之,则安之,第一次与新闻亲密接触是在西大空谷校园网,在摸爬滚打的这一年中,从记者到编辑,从日常报道到军训采写,我亲身经历了新闻产品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那是集采、摄、写、编、评、刊发等于一体的生活。
“黔驴技穷”“四处流浪”“孤灯夜战”的日子让我差点儿生无可恋,只是提醒自己看看一路走来的收获:人民网发表,网易、科技日报转发的《邓超携<恶棍天使>高校巡展 与广西大学师生热情互动》;广西大学新闻信息中心发表,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转发的《广西大学举行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报告会》;千千网发表的《广西大学干部师生对全国“两会”反响热烈》《民主之花要插在民主的牛粪上》……便会安静地泡一杯咖啡,把辛劳埋葬在笔下。
之后,我渐渐被一些人熟知,他们乐于把他们的关注说给我,我也乐于把一些有价值的事物写给公众看。
我用一年的时间体验什么是记者,现在我告诉自己记者的职业精神,是流浪。校运会直播、军训新闻采写、突发事件报道,我们背着单反,拿着笔纸穿梭流浪在整个三千多亩的西大,看过西大凌晨五点的太阳,踏过半夜两点的西大小径,坐过路边歇脚、喝水、吃饭。
第一个记者节我不解记者们的感慨万千,等到第二个记者节,我在朋友圈写给自己这样一段话:“回想这一年,我笑,我哭,我爱,我怨,我感动,感动自己竟然能来回坐四个小时的车程只为那一小时不到的采访,我报怨学习之余值班编稿到半夜三点的煎熬,也被一路以来接触到的人和事打下眼泪,我们几个编辑也曾躺在足球场望着天空谈论着新闻中心的一切,才发现彼此是那么地爱着这个集体和这份职业。今天,我听到‘新闻易碎,但人性永恒’;今天,邮箱里有二十篇稿子等待编辑;今天,是我的第二个记者节。”
略一回顾,新闻人生是如此的丰富。我是一个跑新闻的,能作为一个新闻从业者,我很荣幸。在这里,我走进了保卫人员、优秀教师、摆摊阿姨、快递小哥、国防生、院校领导……我以对读者、对媒体负责的心思,流浪这个世界,经营新闻人生。
广西大学 潘荟敏